成都 - 同性戀心中的第一城
 

漸漸的,我體會到成都的好並不只是她的吃喝玩樂!並不只是她的光彩!還有她的堅強,她的和諧,她的寬容        

在成都,我並未意料到,不知不覺身邊竟然出現了十幾個「飄飄」,從15歲的成外中學生,四中的高一生,到20出頭的NOVO店 員,27歲的西南設計院工程師,再至32歲的西南交大的金融博士生,甚至有因為1個男生從加拿大跑回來的留學生!......他 們相互並不認識,可他們有個共同點是都很坦誠        

他們有的工作優秀,有的思想入時,他們要麼是成都建設的中堅力量,要麼給城市帶來了新潮元素 我不覺得我不能和他們相處,因為只有大都市才這麼包容,人們這麼坦誠相待,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能做到這點,相當不容易       

10.31日,萬盛節晚,朋友約好去一個新開叫MC的飄夜店長見識,這真是把我雷安逸了的,小小個夜店裡,密密麻麻 竟然站有500個飄男生,有10多歲的,有30多的,要知道成都還有兩家更大的飄店啊!我沒去過,卻"無法想像"!成都人本來就比較 眉清目秀,打扮潮流,加上口音柔軟,常被外地人說缺乏陽剛,這次才真的長見識了,他們長相雖好,可是化裝的化裝,帶發針的,反串女人 的,超陰超妖的,我到沒覺得什麼,想要是其它世人看到咋個接受哦        

的確,這夜讓我認識到成都的另一面!酸甜苦辣才是人生!多彩多面才是世界!愛成都,就接受她的一切!               

在成都,大家把Homosexual稱為「飄飄」兒        

成都本地的同性戀身份,最早是出現在一群被稱作「飄飄」的男人身上。男同性戀者總是在不同的聚集場所之間飄來飄去,「飄飄」因 此得名。這個稱謂隱含的意思就是那些同性戀男人一輩子也無法安定下來,就像秋風中的落葉,注定飄蕩一生,同性戀者自己也就 接受了這個稱謂。如果說「飄」這個動詞描述了人們想像中同性戀者特有的一種生存狀態和行為特徵,「飄飄」這個稱謂就把這種行為特徵人 格化了。

但是,「飄飄」這個詞顯然是用作名詞,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它成為了一個身份的稱謂。既然「飄飄」意指同性戀者,其他派生的詞 彙也就在成都的同性戀者圈子內流行開來。同性戀者聚集的地方是「飄場」或者「飄市」,只有圈裡人才明白的語言叫作「飄語」。「飄」的 本意是一個不及物動詞,本地的同性戀者卻把它當作及物動詞使用。比如要「飄」某人,就是想認識某人並與其發生某種關係。此外,「飄」也 可以用作形容詞,描述刻板印象中與同性戀者聯繫在一起的行為舉止特徵。

成都是不是中國最佳同性戀居住城市,一直是同志界討論的焦點,但是四川人閒散的生活態度,讓成都同性戀所處的環境相對寬鬆,成 都人對於同性戀的包容度也更大。從現代心理學上來說,同性戀的比例在哪裡都是 3%。但成都特別包容,因此成都的同性戀更有勇氣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在世界各地,文化交融性較強的地方,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都較高。自 己在成都曾遇到一件給他留下特別深刻印象的事情。有兩名英國同性戀朋友在府南河邊的一個酒吧喝酒,喝多了一點,於是開始當眾親熱起 來,旁邊的成都市民只是微笑著注視他們。「如果在國內其他地方,旁邊的人可能就報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