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大危機
中國民眾無可奈何又不得不習以為常的食品安全及用品質量問題,終于“內銷轉出口”,料不及就引發了全球“中國制造”的危機。
中國出口?品中,寵物食品、問題水?品、含鉛油漆等一系列?品安全問題,已經在海外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世界一片驚呼:“中國?品信不過!”西方媒體迅速構建了“中國?品質量問題”的議題,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的懷疑已經不再具體到牙膏或是某一項、某一類?品,“中國制造”這四個字已經不再簡單地意味著廉價,現在更包含著危險、有毒、質量不過關的暗示。
中國“入口物”遭世界關注和抵制
據德國之聲記者平心報道,約半年時間來,中國藥物、牙膏、水?品等分別出問題,被多國“拒簽”,涉及的還有動物藥品、動物飼料等。這麼多東西,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進入口內的,無論是人之口還是動物之口,因此暫名之為“入口物”。中國“入口物”的世界局勢目前相當不妙,中國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實,此事又豈止涉及中國境外的世界,對中國國內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
事情仿佛是從去年巴拿馬事件開始的:一種咳嗽藥導致83人死亡。據查,這是由于其中用了?自中國的有毒助劑。幾個月來,這類風波似乎就沒有中斷過。在牙膏那?媢F到了新的高峰。中國?的牙膏有許多含有過量的“溶劑”,即二甘醇。
6月,美國當局在4個州發現了近100萬支含二甘醇的牙膏,盜用了名牌Colgate-Palmolive。上面印的?地是南非。然而該公司在南非並沒有工廠。據有關當局查明,這些牙膏的真正?地是中國。7月10日,西班牙當局沒收了市場上一批含二甘醇的牙膏;意大利當局日前也采取了市場沒收措施;英國當局也發現了以“Sensodyne”品名偽造的牙膏,這些牙膏主要在跳蚤市場上銷售。當局懷疑這些牙膏的出處同樣是中國。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日前報導說:“從有毒牙膏到含鉛油漆到汙染的寵物食品,中國變成了加拿大最大的有毒源頭。”
又豈止是牙膏。水?品、動物飼料、動物藥品等許\多都進入了一些國家的黑名單。一夜之間,中國“入口物”成了普遍遭受質疑之物了。
美國對“中國制造”的憂慮
據BBC駐華盛頓記者勞拉.?斯巴克報道,美國進口的中國?品與日俱增,去年進口額高達2880億美元,幾乎是五年前的三倍。“中國制造”充斥著美國的超市,但美國消費者越來越對中國?品不放心了。
寵物食品、牙膏、輪胎、海鮮、玩具等等中國制造的?品都在美國出了問題,盡管至今還沒有造成美國人死亡,但存在的風險暴露無遺。
星期二(7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以受賄罪、玩忽職守罪被執行死刑,這表明北京急于證明將嚴肅對待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但是,中國?品在全球擴張的同時,其全國範圍內的管理機制並沒有得到相應地發展。中國當局說,他們正采取措施加強對安全標准的監督,但要趕上西方尚需時日。
當然,中國並非是唯一在美國消費品市場上出現問題的國家。去年,美國本土生?的菠菜就受到大腸杆菌的汙染,導致一名婦女死亡,200多人生病;美國還禁止從墨西哥進口的受沙門氏菌汙染的哈密瓜。但不同之處在于:中國?品出現問題的頻率要高。
負責監督為食品類進口?品安全的美國消費者?品安全委員會說,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品安全日益擔憂。
美國消費者?品安全委員會與中國展開合作,派遣檢查人員赴北京、上海以及主要制造地區進行檢查。該委員會的一名發言人說:“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中方人員了解美國的安全標准,目的就是要盡量減少中國制造?品的召回率。”
從去年10月至今,美國消費者?品安全委員會召回的?品中,60%的都與中國?品有關。
各國紛紛對中國?品說“不”
據德國之聲報道,美國、日本和許多國家采取了禁止中國牙膏進口的措施。馬來西亞衛生部6月底禁止了14種含二甘醇的中國牙膏進口。
美國最近禁止了包括養殖蝦等5類中國?品進入。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新報告,去年7月至今年6月,該管理局拒絕了中國1368件食品貨櫃入境,據所有被禁入境食品涉及國家的第3位,其中有從中國進口的海鮮類391次。如果連同該管理局查驗的所有?品,包括藥品、化妝品、動物藥品、電子儀器等,中國被拒貨櫃共2723件,居于首位。據美國統計,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9億的海鮮,8億美元的果蔬和果汁。
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周四稱:“我們已經告訴中國人現在就要行動,這是必須非常嚴肅對待的事情。”他指的是對美出口商品的安全性問題。美國參議員德賓提出的議院要求對所有外國食品征收每項最多20美元的費用,用于讓食品藥品管理局擴大檢查範圍。
前幾天有報導說,美國打算推出一種寫著“非中國制造”的標簽,放在商場?堛滌茷~上。如果真這樣做了,問題自然就更鬧大了。
溫哥華太陽報稱,自2005年來有超過400種中國?品被召回,包括150種玩具,73種家庭用品,53種嬰兒用品。1281宗消費品召回中61%的來源國可認定是中國。
德國最近倒是罕有聽說這方面的動靜。但德國常年對中國食品等是抽查的,如醬油、茶葉(含農藥)等被查沒禁入的事件經常發生,只是沒有那麼集中。
食品安全危機讓中國內外交困
美聯社報道說:媒體星期一援引中國一位負責食品安全的高級官員的話說,中國的食品安全危機不但損害了中國?品在國際上的聲譽,而且有可能影響中國國內的社會穩定。
據報道,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協調司司長孫鹹澤近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座談會上說,中國正處于食品安全風險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食品安全整治任務相當艱巨。他強調指出,中國食品安全事故或事件的發生,不但影響整個?業的健康發展,還可能影響地方經濟和社會穩定。
美國之音記者東方報道,中國食品安全事件最近幾年頻頻發生,其中比較大的有:用致癌物質蘇丹紅喂鴨子生?的紅心鴨蛋事件;多寶魚含致癌物的事件;劣質嬰兒奶粉導致大頭寶寶的事件;至于假煙,假酒,注水豬肉,墨汁和?料染黑木耳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中國很多互聯網的論壇上,流傳著這麼一段諷刺時政的短文,用黑色幽默筆法,形象地表達了普通中國老百姓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時的無奈。這篇諷刺短文的題目是《中國人民幸福的一天》。文章說:“ 早上醒來,先用二甘醇嚴重超標的牙膏刷牙,再用發臭的藍藻水洗臉,給兒子沖一瓶碘超標的奶粉,自己喝杯黑作坊的豆漿,吃幾個硫磺熏白了的饅頭,夾點臭水池子?媯邞犖^菜,包?堜餼?05年生?的粽子。下午給朋友打電話,就聽見她哭哭啼啼,大約是炒股炒賠了。約她出來到新開的菜館吃頓地溝油炒的菜,來一盤避孕藥催大的香辣?魚,再來一盤臭水溝撈來的麻辣龍蝦......”
危機處理 攘外安內
新加坡海峽時報就中國食品危機發表文章《中國的食品安全危機正威脅著所有國人的健康,也在考驗著中國人的智慧》。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說,在中國國內出現食品安全危機的事件之後,中國有關主管部門的做法僅僅限于轉發一紙通知。聯系到近幾年中國國內食品危機事件此起彼伏,這種官樣文章,到底能夠起多大的實效,令人質疑。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地方行政部門在接到中央部門通知後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說:“有的地方的副市長帶頭吃鹹鴨蛋,以示這樣的食品是安全的。還有的地方媒體還刊登一些專家的話或訪談,聲稱食物中發現的致癌、有毒物量太小,不足于讓人生病患癌和中毒等等。 ”
這次南美出現中國毒牙膏和咳嗽糖漿事件造成多人死亡的慘劇之後,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先後加入了抵制中國毒牙膏的行列。而中國通過國家控制的新聞媒體進行危機後處理,再次宣傳“雖然有毒,但是少用無害”論。
新華社六月二號的一篇報道首先告訴中國民眾說,美國扣押了中國出口的牙膏。報道說:“據了解,6月1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發布進口警報稱,從中國的牙膏中檢出了最高含4%的二甘醇,並警告消費者不要使用中國制造的牙膏。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對中國的牙膏采取了扣留措施。”
那麼,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面對這個問題,顯然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全面召回和銷毀國內市場上的有問題牙膏,以人為本,以人的生命健康為最終的出發點,保障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另一個選擇是輕描淡寫,轉嫁危機。雖然承認有毒,但是告訴老百姓說,少用一點“二甘醇”沒有關系。另外,這個事件還可以上升到國際政治的高度,提高到極端民族主義和民族尊嚴的層面,把這個事件說成是一小撮海外反華勢力試圖妖魔化中國的又一陰謀。
毒少無害論發出錯誤信號
海峽時報認為中國政府官員的“有毒物質少吃無害”也就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不幹不淨,吃了沒病”的觀點,會“成為造假者的護身符和靈感”,從而在國際上成為笑柄。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說,當中國專家在解釋食品中所含的致癌物量少,不足以危害健康之時,曾經用蘇丹紅毒鴨蛋作為例子。中國食品衛生專家聲稱,對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人來說,只有每天食用1200多個涉紅鴨蛋,才有可能達到誘發動物腫瘤的劑量。《海峽時報》擔心,這種說法,“會不會又給造假者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只要吃不死人或短期內不讓人致癌生病,含有毒物、致癌物的食品就可以大量制造和大行其道? ”
有的評論認為,中國食品危機頻頻發生,是中國計劃經濟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過渡的必由之路。一些專家分析說,西方資本主義在進行原始積累的時候,也出現過類似問題。
農民的反社會報複
也有的評論家從社會學的角度上分析,認為這是中國社會階層出現不和諧的貧富分化現象,一些在改革中處于弱勢群體的農民階層用不安全的食品對城?堛漱@些先富起來的人進行反社會的報複。一些社會學者分析說,這種現象,是社會階層之間出現“斷裂”的表征之一,同時又是城鄉“斷裂”的又一最新變種。
不過,這些分析,顯然不足以解釋為何中國城鄉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有毒食品,如打了劇毒農藥的青菜、用砒霜浸泡的火腿、用福馬林發過的海鮮、添加光亮劑的粉絲、加入洗衣粉的油條等等。
造假者死于假貨
新加坡海峽時報認為,因種種社會不公平而?生的“報複”心理和行為推及到眾多的無辜者頭上,那就不僅沒有是非黑白,也丟失了“冤有頭債有主”的法的要義,更何況這種行為最終會讓造假者陷入輪回的災難中。
海峽時報舉了一個例子非常令人深思。生?有毒紅心鴨蛋的人自己當然不會吃這種有毒的鴨蛋,而是要賣給別人。但是他開運輸車前往城?堸e有毒紅心鴨蛋的路上,卻正好因為這輛車使用了不法廠商生?的假冒偽劣的?車片和劣質輪胎而導致車毀人亡的車禍,這種惡惡相報的循環,這種個人多賺一點錢的小智慧導致整個社會公德心的淪喪,不是令人深省嗎?
一個貪官倒下去 更多貪官冒出來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作出某些姿態,向全世界表明,中國開始重視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美聯社報道說,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座談會上,與會官員還被警告說,要汲取這個單位的前老板,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鄭筱萸的教訓。鄭筱萸因為腐敗和貪汙受賄而被判處死刑。
美聯社報道說,鄭筱萸被判死刑對中國官員來說,判得出乎意外地重。據報道,中國每年處決死刑犯人的人數超過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在鄭筱萸收賄受賄的案情還有很多不明的情況下,在鄭筱萸的律師援引中共其他高級官員貪汙受賄的數目遠遠超過鄭筱萸,而沒有被判死刑的情況下,在海內外觀察家紛紛預測鄭筱萸是否會被執行死刑的決定會在今秋十七大之前作出的時候,中國官方媒體突然宣布了鄭筱萸的上訴被駁回,死刑已經執行的消息。海外媒體分析說,鄭筱萸的死刑表明中國領導人決心面對並且解決這個國家食品安全紀錄不佳的局面。
除了中國國家藥監局前局長鄭筱萸被判死刑之外,中國國家藥監局的另一名高級官員,原藥品注冊司長曹文莊于上周末,以受賄罪于7月6日星期五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並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中國民眾對生?廠商的強烈憤慨和譴責,對社會道德的懷疑和失望:“要利潤還是要良知?”“要錢還是要命?”整個社會的誠信機制面臨被摧垮的危機。
一些中國觀察家分析說,的確,這些缺德的生?商、經銷商是罪魁禍首,應當予以重懲。然而,罰了一個還有一千,關了一家還會陸陸續續冒出新的來。殺了一個鄭筱萸,還有更多的貪官冒出來。賠本的買賣沒人做,砍頭的生意有人做,就是這個道理。只要有高額利欲,會不斷有“敢死者”加入這個行列。看來,事後嚴懲對根本解決問題是無濟于事的。致命的中國貨有哪些
一.糧食及製成品
1.高致癌毒大米,以及用這類大米加工制做出的彭化食品等。
2.大部分麵粉中漂白劑過氧化苯甲醯超量。
3.摻加化肥的月餅。
4.黑餡餃子。
5.添加增加劑的饅頭、花卷。
6.北京紙殼餡兒的包子。
二.肉蛋類
1.用雙氧水漂白病死豬;被製成肉鬆;加上添加劑、著色劑等,使肉鬆色澤更加好看。
2.含有大量氯黴素、土黴素等抗生素的禽肉食品、鮮牛奶。
3.用"瘦肉精"飼養出的瘦肉型豬。
4.用病死變質禽畜加工成鹵臘。
5.用騾馬肉冒充牛肉。
6.DDT泡金華火腿香腸。
三.蔬菜,水果類
1.殘留農藥超標的蔬菜水果。
2.用硫磺薰制的土豆。
3.用違禁的"工業鹽"醃制的四川泡菜;
4.肥厚、葉寬、個長、色深的毒韭菜,這是用"3911"農藥浸灌出的。
5.用硫磺和工業鹽保鮮的鮮竹筍。
6.黑心豆芽。
7.用硫磺進行薰制漂白的毒桂圓。
8.用激素催熟的草莓、獮猴桃。
9.果脯、蜜餞中細菌之多,超過國家標準的100倍。
10.含有甲醛的有毒蜜棗。
四.副食,水發食品,調料製劑
1.用礦物油加工製作的毒瓜子。
2.用豬大糞浸泡製作臭豆腐。
3.用工業明膠等化學致癌物質加工製作出的腐竹。
4.用掉白塊、色素加工出的紅薯粉條。
5.摻加"掉白塊"的龍口粉絲。
6.變質豆奶。
7.毒奶粉。
8.含石炭酸的米粉。
9.乳酸菌飲料黴菌多得無法計量。
10.用硫磺熏白的銀耳、紅辣椒、花椒。
11.用墨水染過色的"黑"木耳。
12.用色素染制的綠茶。
13.用人尿浸泡的鮮海蝦。
14.各類水發食品的侵泡液中摻入甲醛。
15.糖精水和色素勾兌的"葡萄酒"。
16.工業用酒精勾兌出的白酒。
17.在下水道淘出的"潲水油"。
18.用石蠟做凝固劑的重慶火鍋底料。
19.千人涮過的紅油老湯。
20.毒豬油。
21.毛髮水勾兌出的毒醬油。
22.添加化工原料非食用冰醋酸的老陳醋。
23.添加苯甲酸、植物殺菌素、亞硝酸鹽的方便食品、飲料、醬油、蠔油味。
其他
1.硫磺熏藥水泡衛生筷。
2.低品質的飲水機。
3.不合格的一次性醫療器具。
4.假藥。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