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肩負搶救頹勢、對抗Google重任微軟要用不創新挽回消費


Win7肩負搶救頹勢、對抗Google重任微軟要用不創新挽回消費者
 商業周刊  2009-07-20 撰文者:林俊劭
 
在經歷過Vista的慘敗後,希望用Win7扳回一城的微軟,七日又面臨Google在作業系統市場的進攻,在對手免費策略的強力挑戰下,微軟的獨霸之路越見艱辛。
 
七月七日晚間,沒有任何公開記者會,Google在官方的部落格上悄悄的發表了一則消息:他們將在二○一○年下半年推出新作業系統Chrome,正式宣告進軍長期由微軟(Microsoft)獨霸的作業系統市場。
 
這個消息立刻震撼了網路軟體界。雖然《華爾街日報》、美國《商業週刊》幾天後就陸續發表評論,認為Google要在短時間內挑戰微軟在作業系統市場的霸主地位是不可能的,但對於即將在今年十月二十二日推出新作業系統Windows7(簡稱Win7)的微軟來說,無疑還是個沉重的壓力。
 
Win7,一個微軟視為力挽過去兩年頹勢、如今又得肩負起對抗Google責任的終極武器,究竟長得何種樣貌?
 
鑽研各類作業系統將近十年,《癮科技》資深研究編輯楊祥龍,將一套接近正式版的Win7安裝到他已經用了四年的IBM X60上。安裝時間花了十五分鐘,與Vista差不多。
 
依照Vista的開機經驗,楊祥龍打算先去泡杯咖啡再回來,沒想到才剛起身走了兩步,轉頭一看,已進入桌面。算算時間,三十秒不到,比XP還快上三倍。
 
楊祥龍開始覺得有趣了,坐回電腦前盯著螢幕。傳統位於左方的開始功能表不見了,底部出現一條全新工具列,可以將任何想執行的程式釘(Pin)在工作列上,隨時快速啟動。
 
如果換成觸控式螢幕,可以玩的花樣就更多了。用手指按住視窗,搖一搖就縮小、拉開就放大,甚至,還能在Word的畫面上用手指隨意塗鴉,就像在白紙上筆記、畫畫一樣。
 
至於一般使用者最在意的穩定度與相容性,Win7表現也相當好。三個月來不管怎麼操就是沒當過機,即使一個月不關機,電腦效率也沒有明顯減慢;接上任何的外接硬體會自動抓取驅動程式,與絕大部分的應用軟體都能相容。
綜合了以上的測試結果,楊祥龍給出的評價是「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僅保留了Vista的漂亮外皮與功能,骨架卻修改得比XP更為輕巧穩定」,他嘆了一口氣說:「終於等到一個像樣的作業系統了!」

推Vista代價慘痛 華麗卻無當,牽連獲利

這句評語的背後,是微軟花了兩年付出的慘痛代價。

二○○七年一月,號稱史上最安全、最華麗的作業系統Vista上市。這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退休前的最後力作,投入千名工程師,研發費用高達六十億美元。為求盡善盡美,上市時間一拖再拖,延宕了將近三年。

比起前一代的XP,Vista在功能與畫面上有巨大的突破與創新,推出的第一年,也的確引發人嘗鮮心理,開賣當天,不少消費者徹夜排隊搶購,三個月就賣掉四千萬套,銷售量在該年年底達到高峰,間接促進微軟股價大幅上揚。

當時微軟信心滿滿,預估至少要賣到一億套,並大聲宣告要硬體業者準備迎接一波新的換機潮。但沒想到,在第一年的蜜月期過後,接下來的卻是一場史上最大災難。

許多消費者用過後才發現,Vista華麗的背後,要付上的是大規模硬體升級的代價。根據美國《商業週刊》的報導,到今年六月為止,全美國只有一成左右的企業安裝了Vista系統,原因是「速度慢、穩定度與相容性差、對記憶體要求過高,占用大量硬碟空間、不支援第三方程式。」簡言之,就是「大而無當」。

從「華麗」變為「大而無當」,不只企業用戶拒絕砸錢更新,許多消費者更捧著新機要求廠商幫他們灌回XP。儘管微軟高階主管一再出來信心喊話,甚至威脅利誘,大家就是不為所動,緊抱著XP不放。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的調查,至今年四月為止,XP市占率仍然超過六成,而Vista的市占率連兩成五都不到。
 
自家的舊系統竟然成為新系統最大的敵人,微軟處境空前難堪,不僅作業系統市占率首次跌破九成,最新一季(今年一到三月)的財報更顯示單季營收較上季下滑六%,這是微軟上市二十三年來首次季營收下降,獲利重挫三二%,其中視窗部門就占了兩成。

捲土重來研發Win7 捨棄特效,回歸使用者

儘管嘴巴上死不認錯,微軟卻默默的在行動上表達了對Vista失敗的檢討。首先,在Win7研發的過程中,推翻過去技術至上的思維,不再一味追求酷炫新特效,而是回歸使用者本身,以「實用」為出發點,甚至不惜砍掉既有華而不實的功能。

再者,他們放下過去的自大與傲慢,彎下腰傾聽用戶的聲音。不只早早向軟硬體合作夥伴發出邀請,使得他們能及早進行配合測試,減少Vista最為人詬病的相容性問題,在開發末期,更史無前例的在網路上開放測試版,將網友回饋的使用心得與經驗納入改進參考的依據。

並且,有鑑Vista推出後受到不少消費者批評,微軟也特別開設一個blog 部落格網站,針對Win7的開發、新功能等等,廣納各界意見。

最重要的是,一反過去每推出新版本就要求使用者大幅提高硬體規格的惡習,Win7的需求低得驚人。

根據集邦科技研究,測試版的Win7,對CPU、記憶體和硬碟的基本需求分別為1GHz、1GB及40GB,比目前主流市場的小筆電標準規格:1.6GHz的Atom平台、1GB記憶體,以及160GB硬碟來得更低,十足是走親民路線。

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前端平台事業部協理葉怡君也說,以往都是拿四、五萬的高價電腦在DEMO(測試)新產品,現在Win7只要一台一萬多元的小筆電就搞定了。

短期看不到換機潮 硬體廠商沾光得再等等

簡單、平實,是微軟在Vista上重重跌跤之後反省出來的新哲學。這也表現在Win7的命名上。過去微軟總愛幫產品取花名,例如XP是「體驗」(experience)的縮寫,Vista則意味「美麗的遠景」,但「7」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視窗第七版作業系統」。 對消費者來說,Win7的確是個值得期待的產品,但是對渴望換機潮的代工業者來說,短期之內恐怕看不到太大的效應。

一位日系電腦品牌業者認為,Win7對硬體規格的需求不高,加上XP的功能仍夠使用,很難說服消費者因為新作業系統換機。

即使最被看好的觸控題材,也有人拋出質疑;「觸控這件事真的這麼重要嗎?有多少人願意花六千元換個觸控螢幕?」《DigiTimes》研究編輯楊迺仁問。

經濟未能恢復榮景之前,「大家考量的還是價格問題,」日系電腦品牌業者說。

比較可能讓人期待的,「AIO(All in one,一體成型電腦)或許是個方向,」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魏傳虔分析,觸控面板的感光度與透光度不高,體積又厚,與講求輕薄的筆電較不相符,並且,在AIO上使用觸控功能也遠比筆電來得便利。

微軟投資價值再現 高盛、德意志建議買進

雖然部分台灣業者並不看好Win7的短期效應,但可以確定的是,經過反省後的Win7不會再重蹈Vista覆轍,「消費者可能會先換作業系統,等有需求的時候再換機。」魏傳虔說,長期來看,硬體廠商仍有機會受惠。

高盛、德意志銀行等外資分析師,也看好Win7的未來性,在上個月紛紛將微軟的評價提高到買入等級。

除了期待換機潮,業者更關心的是,因應電腦低價趨勢,微軟會不會降低授權價格?答案,可能像宏碁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在接受美國《商業週刊》所說的:「微軟對其自身獲利,比對拓展市場還要有興趣。」

*台灣Windows7概念股

品牌:宏碁、華碩
系統代工組裝:廣達、緯創、仁寶、鴻海、英業達
面板:友達、奇美、群創
觸控面板:達虹、熒茂
IC設計:原相、瑞昱、禾瑞亞、義隆
機構件/零組件:新日興、兆利、超眾、能緹、新普、順達
周邊/其他:群光、精元電、訊連

資料來源:摩根士丹利、統一證券、群益證券 整理:楊之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 秜涓 的頭像
    吳 秜涓

    吳 秜涓的部落格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