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網件分享 (41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邁向M型社會的台灣, 投資理財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重要課題
「M型社會」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2785
有關「M型社會」: http://www.shukai.biz/2006/12/m.html

 

心定財富來,打造財富力

 

作者:莊素玉 2007.08.15/ 天下第378期

 

八月,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逆轉直下 ,台股也受波及。 在劇烈震盪間什麼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為何定力、規律的投資才能創造大財富?

 

一位年近五十歲的單身女性上班族在租屋處拉開她的衣櫥,不禁悲從中來:裡面有一櫃子的名牌衣服及皮包,裡頭一件黑色皮外套都長黴了,她說,這件皮衣拿去給人整理,還要花很多錢。「以前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兩年前離開企業,一度很不適應,」她說。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原理與方法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鐵股東會》高鐵到目前共虧損131億
高鐵股東會》公司虧損 為何一堆人領高薪?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一次還趕搭 CAL 嗎 ?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文洋:政治惡鬥 自殺都嫌炭貴
林淑玲/專訪
台灣競爭力論壇即將在本月中成立,發起人之一的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13日接受媒體專。(王爵暐攝)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前院長和陳水扁的比較:

 

出身貧窮人家,苦讀完成學業,非經濟科班出身,

出身貧窮人家,苦讀完成學業,非經濟科班出身,

 

任公職後,卻能為「國」拼出亮麗的經濟成果
任公職後,卻能為「家」拼出亮麗的經濟成果

 

由山東到台灣,不喊愛台灣,帶領台灣由破敗走向繁榮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李商隱/台北市/文字工作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懷南2006.07.17

這些年來,我一直很想把李遠哲加入我寫的「未蓋棺,先定論」的人物評論系列。台灣三個最有名姓李的;李登輝,李敖我都寫過了。唯獨李遠哲從缺。我沒動手寫李遠哲的原因比較複雜;他是我評論過的公眾人物中,唯一見過面,談過話,送過書,通過信的一位。我也曾經公開在葉樹姍小姐的訪問中稱李遠哲是「台灣的良心」。

 

我那句話是不是講得太早?「馬屁」是不是拍的太露骨?他值不值得我這樣捧他?為什麼值得?為什麼不值得?在我「未蓋棺,先定論」的時候,是不是給了他足夠的 Benefits of doubt? 但除了這些需要花時間仔細去思考的問題外,我還有一個比較私人的理由;他雖然年齡比我大一些,但我們屬於同一個時代的留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我對他的檢視,也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檢視。下筆的時候,多少有些「物傷其類」的感覺。這是為什麼我遲遲沒寫李遠哲的原因。

 

李遠哲回台灣前和我住在同一個小城,我們住的小城祇有一家超級市場,一家郵局,一家古色古香的電影院,四家加油站。他如果不回台灣,他會和我一樣,在同一家超級市場買菜排隊等付錢,在同一家郵局寄信,也可能在同一家加油站自己加油。美國人看到他,就和看到我一樣,不會知道他是諾貝爾獎的得主。坦白說,就算老美知道他是諾貝爾獎的得主也不會多看一眼。

 

美國是個向「錢」看的國家。女人鍾情「香奈兒」不鍾情「諾貝爾」。男人寧要「賓士」不要「博士」。那時候如果我在路上或郵局遇到他,我也不知道會不會自動上前打個招呼。美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少。對諾貝爾的光環沒看得像台灣那樣國之瑰寶,高高在上。反而是小城中大家對那位開 Lamborghini 的「鄰居」比較好奇。

 

但有時我難免在想:如果他和我的身份調換一下,我頂著他諾貝爾獎得主的光環回台灣做中央研究院的院長,他留在這個小城過活。我的做法和他的做法有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我對台灣社會的貢獻會比他多還是比他少?

 

踢球進門沒錯,是把錯的球踢進了門

 

陳水扁能在 2000 年當選總統,靠的是李登輝的陰險,連戰的無能,和李遠哲的臨門一腳。我一直相信宋楚瑜臨門一腳把李登輝踢上總統寶座,和李遠哲臨門一腳,把陳水扁踢上總統寶座,對他們來說,都是在緊要關頭,拿出勇氣做了一件他們認為是義不容辭的事。如果有人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私心,那真是在門縫裡看人。我有一位父執輩,曾經做過兩位蔣總統的中文秘書,主管過台灣的媒體,國民黨的中常委。他告訴我宋在中常會放了炮後,曾到他辦公室去見他,非常緊張,擔心放炮後會被炒魷魚。

 

同樣的道理,我相信李遠哲在關鍵時刻,發表他那篇《跨越斷層,向上提昇》挺民進黨的文章,出發點是基於他對國民黨的貪污腐敗,已經到了深惡痛絕,忍無可忍的地步。當時民進黨給人的印象,也的確是一股反貪污,反腐敗的清流。政黨輪替,是歐美民主政治的常規。李遠哲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響,他當年挺綠是很正常的。至於看陳水扁看走了眼,這和宋楚瑜,蔣經國看李登輝看走了眼一樣。這是知人不明的問題而非道德缺陷的問題。至於今天有人批評李遠哲認錯認得欲語還休,左支右絀。我認為這是風格問題而非操守問題。

 

不過有件事我可能和李遠哲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樣。陳水扁當選後,我寫信建議他做行政院長。理由是基於我對管理的認知和經驗,我知道所謂的「顧問」,權力和資源來自老闆的關愛。不像行政院長手上有資源,可以做大事。李沒有接受我的建議把擔子挑起來,聽說老婆反對是原因之一。另方面恐怕還是性格使然。

 

閒事不是不該管,是要懂得怎麼管

 

李登輝在《執政告白實錄》122 頁有一段批評李遠哲的話。李登輝說:「這個人,以為自己是萬能的,教改要管,921 重建他在行,兩岸問題希望插一手,到處點到為止,卻從來不願意腳踏實地做最基本的苦工,這會變成是在搞造神運動,無法真為國家做事」。

 

李登輝這段話講得很重,從現象看,他的批評不是全無道理。平心而論,如果李回台灣後祇管中央研究院的事,做個象牙塔裡的學者,他不會惹這麼多的麻煩。但李不是一個獨善其身就滿足的人,記得我曾經坦白告訴過他;在學術上,他的成就已經到了巔峰,要對社會大眾謀福利,他必須「多管閒事」。李基於對台灣那塊土地的感情而「多管閒事」是對的,至於搞到「一事無成」的地步,他該負多大責任?見仁見智。我不相信李在搞造神運動,但大官做久了,在權力上形成某種程度的傲慢是免不了的。台灣的官場文化,和社會風氣,像一個大染缸,除非你決心不跳進去,跳進去後就很難跳出來。染缸之下,豈有原色。李遠哲也不能例外。

 

李遠哲既然要「多管閒事」,他就應該牢記管理學上的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彼得定律」(Peter's Principle)。彼得定律是說一個人會因他的能力而昇官,一直昇到()力有不逮為止。一流工程師去管人,結果變成三流經理是典型的例子。李遠哲除非不管閒事,要管就要謙虛,隔行如隔山,不幸的是台灣是一個迷信一通百通,標準的彼得定律型社會。李遠哲如果不懂得謙虛,自以為 one size fits all 結果很可能成為彼得定律的犧牲品。

 

第二個原則是「怕亂多規則」(Pareto Rule)。怕亂多規則也是通稱的 80/20 規則。說的是 80% 現象的造成,來自 20% 的因素。這個規則在管理上運用的範圍非常廣。從原則上來看,多管閒事是和「怕亂多規則」背道而馳的。因此,李遠哲如果決心要走出象牙塔,多管閒事,那他必須選對戰場。換句話說,將精力放在少數多管的閒事上。不管則已,要管就管到底,管到有結果為止。

 

在管理上,expectation, authority, responsibility, accountability 這些字的定義和定位很重要。李遠哲之所以有把柄被李登輝批評,問題就是出在諾貝爾獎得主並不一定是管理專家。我認為他「陰溝裡翻船」不是翻在閒事不該管,是翻在閒事不懂得怎麼去管,和不善於溝通。最好的例子是他 臨去秋波,留下的「自肥條例」疑雲。這個優待條例,難道不能由接任者來批准嗎?李遠哲恐怕不常看電影。他大概不知道誰是警探 "Dirty" Harry Callahan。也不會知道 Dirty Harry 的名言; A man has got to know his limitations。他不是好的政客,卻要淌政治的渾水。不是管理專家,卻要管本行外的事。在英文中對「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個現成的翻譯;“bite more than one can chew”是李遠哲很好的寫照。

 

四點聲明讓人滿意嗎?

 

在台灣立法院投票罷免陳水扁的前夕,李遠哲發表了他的四點聲明。重申他當年挺綠乃是基於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是常規的信念,因此沒什麼後悔的。但他同時也承認對民進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的失望與痛心。對他來說,這也許就算是道歉吧。他指出罷免的門檻極高,勸藍綠雙方以安定和自省為重,被泛藍認為關鍵時刻,再一次保扁。

 

最後他以中東以色列,巴勒斯坦世仇也能同處一室會談為例,強調全體同胞,應該不分族群,不分藍綠,共同營造台海兩岸禍福與共的願景。洩氣的是例剛舉完,因以色列士兵被巴勒斯坦綁票,以色列又猛向巴勒斯坦開火,並且戰火越燒越大,牽涉的國家越來越多,到我寫這篇評論的時候,還不知道會演變成什麼樣的局面。

 

李的這四點聲明,非常厚道,也充份表現出他一貫不逞口舌之快的學者風度。如果這個聲明由我來寫,我會「呼籲」陳水扁基於愛國,愛民,愛家,愛黨的原因,應該自動辭職。李當然知道陳是不會自動辭職的。就是基於如此,他才應該在此關鍵時刻,對歷史有個明確交代。他應該學當年共和黨的教父高華德勸尼克遜自動辭職一樣;把國家,人民,和黨的利益擺在個人利益的前面。

 

我相信李不願意「呼籲」陳水扁自動辭職有他的考量。不願意呂秀蓮取陳而代之是可能的考量之一。李對呂沒有好感,這並非我亂猜。陳呂相較,前者是老美政壇術語中所謂的 the devil we know,而後者則是比較危險的 the devil we don't know 對民進黨的天王們言,他們也不願看到呂漁翁得利的現象出現。我是場外人,對呂當總統並沒有那麼大的戒心和反感。我認為呂當總統,至少沒第一親家,駙馬爺,床頭人亂污錢的包袱。她再怎麼亂來也最多是兩年。還會比阿扁苦撐兩年更糟?可惜呂在民進黨內人緣不佳,非主流勢力,否則過兩年總統癮的可能性不是沒有的。

 

李遠哲的歷史地位

 

我知道李最想做的事是在兩岸關係改善上扮演積極的角色。我曾經寫了一封信,用網球雙打的策略來做例子,提醒他和民進黨做 partner 吃虧的地方。 我說;「對方不願和你的球伴玩,你空有一身本事也上不了場。就算上了場,你 partner 球技太差,老吊高球被對方殺,你能贏嗎?」他當然沒回我的信。對他來說,我並非什麼名人,在他眼中,顏色恐怕太藍,非其類族。他也可能並不同意我對「一個中國」的基本看法;「一個中國是昨天的事實,明天的理想,和今天努力的方向」。

 

李遠哲做中央研究院院長做得好不好,我沒資格批評。但就算他做得再好,恐怕也不會留下像胡適之,吳大猷那樣等量的 legacy 但李在身體健康時自動退休。沒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任上「踢水桶」的先例,值得我們鼓掌。任何一個有「抱負」的人,到了最後,都很在乎會留下什麼樣的 legacy 和其他兩位姓李的名人比起來,歷史會這樣記載李遠哲;「他不像李登輝那樣口是心非,言行比李敖規矩」。但歷史也會指出他留下來負面的爭議性,會大過他留下來正面的 legacy。後人會把陳水扁的無能,教改的失敗的爛賬,都算在他的頭上。他在台灣,已經敵人遠多過朋友,很少人還會像信懷南一樣,試著在現象之外去了解他的內心深處。

 

對我來說,李遠哲和我祇不過是曾經同住一個小城,後來在台北有一面之緣的兩個「半陌生人」。他選擇回台灣,因為他有別人沒有的機會。我選擇留在這個小城,我有我的原因。他回去後雖然有心改變台灣社會風氣,但他的影響力最後證明非常有限。我們那代的留學生,學成後的三條路;回大陸,回台灣,留美國。比起來,回大陸的最有理想但折損率最高。回台灣的最現實,其中隨波逐流的多,中流砥柱的少。在美國落地生根的這批人最大的成就可能是養育出一批優秀的美國公民。

 

在我和李遠哲唯一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問我的年齡。我告訴了他之後,他說;你看起來比你年齡年輕很多。我告訴他;這是在美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必然現象。他笑了。李遠哲曾經告訴我說有次他回小城,打了個電話給我,結果沒人接。他沒留話。 我猜他退休後不會回小城終老,我也好多年不碰網球拍了。 我們說過要打一場網球,這個可能性不大。我們終究是追隨不同的鼓聲而行,沒成為朋友是正常的。

 

我猜李遠哲的心裡面認定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而有偏見。我能了解,也能接受他力挺「本土政權」民進黨的原因。但當他發現陳水扁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時,他的自尊和驕傲,使他寧願做鄉愿也不願光明磊落地承認看人看走了眼。我雖然仍然認為他是一個有理想的知識份子,和真心愛台灣的人,但到了緊要關頭,他沒有替年輕人樹立一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道德標準,和言行規範。

 

我們今天批評陳水扁,不是基於政治意識形態。如果今天陳水扁的名字換成馬英九,扁嫂的行為換成馬嫂的行為,陳的女婿,親家,親信的行為換成馬的女婿,親家,親信的行為,我們會一樣要求馬下臺。李遠哲對是非的分辨,對做一個知識份子應有的責任,已經在政治掛帥,和利益考量上變得沒有原則。我對他有負我希望他能成為「台灣的良心」的期許感到相當失望。為什麼?因為回頭來看,他回台灣和我留在小城,對台灣社會向上提昇的影響,到最後也沒什麼區別。

 

如果從頭來起,我仍然選擇我原來的路走。李遠哲呢?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6-30 11:01 黃創夏

 

真爽,看到李遠哲終於站出來,他遮遮掩掩,不乾不脆的發表了所謂的「四點聲明」,又看到李遠哲被媒體追問時,那種欲語還休,左支右絀的窘態,心裡真是爽到了極點。

 

爽!並不是因為李遠哲終於被「尋」到了。事實上,南方朔發表了「清流與濁流」的思辯之後,就已點明了,李遠哲神話註定會破滅,李遠哲也根本不可能再講出來什麼大道理了,社會也從來不需要企求,李遠哲會為他的過往,向人民清清楚楚地交待。

 

但是,如果各界齊心,能夠逼出李遠哲,卻是讓台灣有「向上提升」契機,所必需要的過程。因為,從李遠哲的窘困中,從各界對李遠哲的持續質問中,看到了台灣終於進入了社會學大師韋伯所說的民主深化,必需要「除魅」、「毀神」的階段,台灣的民主鞏固,終於可以擺脫「李遠哲神話」,人民終於知道「神」並不存在,終將要靠自己求真理,台灣終於真正露出了「向上提升」的曙光。

 

民主要成熟,最害怕一種人:就是那以種自以為是民主代表、民主先鋒、人民的「啟蒙導師」那一種人。民主真正可貴之處,在於民主是一個由下而上的程序,任何由上而下的指導,其實都擺脫不了「家父長」的父權心態,都是一種「英明」領袖登高一呼,庶民跟進的權威型態,其實,還是一種「領袖VS.徒僕」的模式,根本上仍是在破壞著民主的真精神。

 

另一方面,人智有限,不論是所謂的民主導師、精神領袖,不管他曾經多有智慧,但他的視野其實都有局限性,必然限制了真正民主成熟所需要的空間。

 

當前台灣的困境,就在於民主還是遠遠不夠,但民主「導師」一向卻太多太多了。

 

李遠哲神話,就是這種「導師」現象的總和,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長期被這種「導師」光環所籠罩,忽略掉了這些「導師」之指引,其實是建構在極不民主、更不平等的「階級」意識之中,台灣之民主,更因這些「導師」們壟斷掉了批判的市場,真正的公民論壇一直無法建立。

 

從時空因素探究,「導師」神話會在台灣誕生,和過去的威權體制和經濟不自由有密切的關聯,在蔣介石那個把台灣當成殖民地,所有資源都被他挪去滿足他「反攻復國」幻夢的時代裡,台灣基本上是一個「鎖國」時代,那一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人民連三餐都不可能溫飽了,更不用說讓子女受太好的教育,當然,還想要能讓子女出國深造,吸收先進思想,根本是天方夜譚了。

 

這種時空下,一九五○、六○年代,第一批能夠出國深造的學子,除了少數真正是資賦優異,得到高額獎學金的人之外,能夠出國的,絕大多數都是當時的統治階級的子女,或是大學教授、政府高階公務員家庭以及台灣傳統鄉紳子女。他們對台灣的認識,和對生活與生命的理解,坦白說,一出生就是得天獨厚,都不是台灣人民所能企望的;當然,這批人對台灣的理解,其實也一向和真正的庶民有天差地別的鴻溝。

 

這批「幸運之子」到了美國,在課堂之餘,有幸吸收了一點點民主觀念,開始對台灣的威權體制有了懷疑,有一批人,對國民黨懷疑,所以引發了一波「回歸中國」的浪潮,陳若曦就是著名的代表;另外一批,則是對中國依然疑懼,想要改變台灣的政局,例如,也是「國政顧問團」成員之一的殷琪,想法最激烈,她曾經在一次訪問中透露,蔣介石過世時,她在美國時曾經想要花錢「僱傭兵」,送回台灣發動革命,推翻國民黨。

 

資產階級和派閥知識分子因為家大業大,「革命」,當然祇是嘴巴說說而已,他們終究沒有行動,但歷史的機運來了,蔣經國接位後,為了保住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在台灣的繼續統治的正當性,發動了「革新保台」運動,以經濟發展為主軸,進行國民黨政權和台灣整體國運的深化結合。

 

要改革經濟當然需要專業人才,蔣經國因此推動了「國建會」,大量邀請這些第一批出國深造的學人建言,這一批人的視野當然比困居在島內,為生活打拼的台灣絕大多數人寬廣,往往能講出一堆大道理,不知不覺都成了言論領袖,頭頂上有進步分子的光環。

 

蔣經國晚年,當台灣人民經濟生活改善,對公共事務有更多參與動力下,被迫開啟了台灣民主化列車;蔣經國啟動民主化後,不旋踵就過世,李登輝在風雨中接位後,權力基礎原本就不穩固的他,為了對抗國民黨老派勢力,以「民主化」為由,拉攏新勢力是它的策略選擇,就在這種統治階層的權力矛盾之中,台灣因緣際會,大步伐邁向民主。

 

但是,民主是什麼?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都祇有懵懵懂懂的認知,於是,台灣第一批的出國深造分子,挾著他們在美國一知半解的體會,紛紛成了「人民的導師」,扮演起「啟蒙者」角色,也因此壟斷了公共言論的空間。

 

問題是,在這段歷史過程中,這批人的階級問題一直沒被國人檢驗,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經驗,更是和絕大多數的台灣人生活截然不同,但他們早就忘掉了這個根本性的差別,在歷史條件的寵愛中,他們以他們的體驗為真理,以指導者的姿態,指指點點起台灣的一切。

 

人民呢?一方面苦於生活奔波,無法多思索和研究;另一方面,既然有這麼多「人格者」、「啟蒙家」在指導,跟著他們走就對了,更何況,這些人還是「國際級」大師,見多識廣,一定不會錯,何必讓自己這麼累,何必還要想這麼多。

 

在這種背景下,所以,挾諾貝爾獎光環的李遠哲因此成了所有領域的指導者,當時,他說要搞教改,誰敢不聽他的;他說九二一震災應該要怎麼做,政府就得跟著做;他說,台灣的論文水準還不夠,整個國科會和大學就拼命搞論文數量……終於,他說,支持陳水扁就是「向上提升」,頓時捲起千堆雪,收割掉政黨輪替的歷史光環。

 

這批「指導者」沒想到的是,蔣經國雖然不太讀書,但對讀書人敬重;李登輝則基本上愛讀書,也對讀書人敬重三分。但是陳水扁,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權力動物,拿到大位之後,對這批讀書人根本是甩都不甩。二○○○年,李遠哲和這批「指導者」興沖沖搞的「兩岸跨黨派小組」,阿扁完完全全懶得搭理之後,這批過去根本沒和權力者真正抗爭過的「指導者」,從此陷入了窘困,也許,他們不是不想說話,而是,當權力者真正逞威時,他們,骨子裡根本沒有對抗權力的勇氣。

 

不過,他們壟斷言論太久了,在一般人民心中,他們依然還是「神」,大神依舊佔住神桌,三不五時,還是發表些不痛不癢之言,透過一些小祭司,假傳「神喻」蠱惑人心一下。

 

終於,李遠哲神話在和權力掛勾,又對權力無可奈何之下,露出了真面目,這些壟斷言論的「神」,從此跌落凡間,和庶民平等,台灣的言論空間,從此擺脫了「神旨」控制的宿命,人人平等,豈不值得浮一大白,祝賀一番!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問題多   不答很難過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8大理賠申請技巧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生日 ( 勁準 )


初一日生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癌症 - 這篇整理的很棒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風景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啞巴爸爸..超感人ㄉ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