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紀錄片:為什麼要民主? Why Democracy?



 

 

公視紀錄片【為什麼要民主?】

 

  民主是什麼?為什麼要民主?公共電視即將於下週一10/8)起播映的紀錄片「為什麼要民主?」系列一共十部紀錄片,包括記錄武漢小學生選班長過程的「請為我投票」、政治菜鳥參選日本市議員的「山內先生的選舉戰」、引發回教國家喧然大波的「丹麥漫畫風波」、與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用餐並採訪的「總統的晚餐」、意圖戳破埃及民主假象的「埃及民主觀察站」、 重新檢驗甘地非暴力反抗運動的「尋找甘地」、企圖尋找當年切葛瓦拉留下的革命之火的「印加革命」、揭發美軍虐囚的「黑暗紀事」、貼身拍攝賴比瑞亞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的「非洲女總統」,以及探討蘇聯解體之後政局的「俄國式民主」。

  「為什麼要民主?」計畫發起人,為BBC電視台的Nick FraserDR(丹麥公視)Matt Hoffman 。他們希望這十部紀錄片不只是一個大型國際合製案,更是民主教育的教材。2006年,兩人帶著這個企劃案,於台灣公共電視主辦的「INPUT世界公視大展」中,說明本系列節目的徵案及製作進度,同時將針對丹麥漫畫所引發的政治危機進行討論,當時引發觀眾和媒體高度的討論與報導。

  首集播出的「請為我投票」由大陸導演、也是武漢電視台製作人陳為軍拍攝,他的作品包括忠實紀錄中國愛滋病現況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曾獲得美國廣播電視文化獎( Peabody Award),也曾於全世界包括美國HBO20 多家電視台播放。公共電視於2004年播映「好」片時曾廣獲好評,然而這兩部國際獲獎的作品都因政治敏感而未在大陸公開放映。台灣公共電視是唯一播映這些影片的華語電視台

 

  「請為我投票」於2006年獲得美國日舞影展資助金,並於本屆Silver Docs 獲得最佳紀錄片獎。海外代理陳為軍作品的丹麥TV2電視台並將安排他於本片播出時,與其他「為什麼要民主?」的導演一起接受訪問。

  200710月,臺灣公共電視將與全世界包括BBCNHKARTE等電視台,超過 200個國家,共同播出本系列紀錄片,希望引發討論民主的全球效應,預計觀眾人數可達三億。台灣公視播出時間為108日起,週一至週四晚間十時。

 


 

分集簡介

 

10/8 第一集 Please Vote for Me請為我投票

你會選誰當世界的總統呢?

 

本片是中國民主的一個小實驗,導演陳為軍拍攝武漢一所小學三年級選班長的過程,這些八歲的小孩必須互相競爭,而家長為了這些獨生寶貝也介入其中,想要影響選舉結果。

 

在實行共產制度的中國,小學生是如何選班長的呢?如同入圍金馬獎的大陸影片【看上去很美:小紅花】,本片以小孩角度敘事,最純真的孩子,反應面對社會體制最真實的人性。本片也企圖勾勒共產制度下的民主面貌。

                                                                                                                                                                           

【請為我投票】由大陸導演陳為軍拍攝,他的作品包括忠實紀錄中國愛滋病現況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曾獲得美國廣播電視文化獎(Peabody Award ),也在全世界包括美國HBO 20多家電視台播放。公共電視於2004年播映時獲得不錯迴響。

 

 

10/9 第二集 Campaign山內先生的選舉戰

政治家能解決氣候危機嗎?

 

山內和彥原本是一個和政治無緣的商人, 2005年他被自民黨徵招投入日本川崎市市議員補選,一個政治菜鳥靠著小泉首相和自民黨的加持,和另外三個候選人展開激烈選戰,本片描寫了日本選舉的幕前幕後,就像是「日本民主主義的縮影」。

 

【山內先生的選舉戰】於德國柏林影展首映,引起熱烈討論。本片是想田和弘(Kazuhiro Soda) 執導的第一部紀錄片電影,他也在本片放映後,成為備受矚目的新進導演。他形容完成此片像是「美夢成真」,在為NHK等電視台拍完四十餘部影片後,【山內先生的選舉戰】是他首次嘗試獨立創作的紀錄片。

 

本片主角「山內先生」是想田和弘的老同學,他偶然得知老同學代表自民黨參選的消息,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山內是個波西米亞風的自由派,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在政黨機器的支持下,竟然可以從政參選。想田很快地取得山內的同意開始拍攝,卻因為初剪太類似電視風格,面臨了是否重剪的抉擇,後來他形容決定重剪是「今生做過最好的決定」。

 

想田和弘的其他影片也曾獲得國際影展肯定。他在學生時代拍攝的短片The Flicker 1997)曾入圍威尼斯影展;劇情電影Freezing Sunlight 1996)於巴西聖保羅影展獲得最佳新進導演提名;A Flower and A Woman 1995)於加拿大國際電影節獲得特別推薦。Kazuhiro於東京大學宗教研究系畢業後,赴紐約 School of Visual ArtsSVA)學習電影藝術, SVA傑出校友包括好萊塢名導Bryan Singer(【 X戰警1,2】、【超人再起】)。

 

 

10/10 第三集 Danish Cartoons丹麥漫畫風波

上帝是民主的嗎?

 

丹麥漫畫事件挑戰了言論自由的上限。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但這表示了無限制的自由嗎?民主為言論自由要付出什麼代價?某些民主價值是優先於其他價值嗎?引發伊斯蘭世界抗議的丹麥報紙漫畫事件讓這些問題浮上檯面。

 

12幅漫畫能引起什麼危機?2005 930丹麥報紙Jyllends-Posten刊登了關於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漫畫中將這位先知戴上炸彈圖案頭巾,文字敘述穆罕默德向死去的炸彈客表示,用來慰勞自殺攻擊者的處女已經用完。這幾幅漫畫對伊斯蘭教的嚴重褻瀆,於穆斯林國家引起宣然大波,他們集體向丹麥首相表達強烈抗議,穆斯林與西方國家的衝突再次被挑起。

 

民主國家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但是不實的誹謗、仇恨言論也在被保護之列嗎?淫穢的語言是否在被保護之列?誰來界定什麼是誹謗、挑起仇恨或是淫穢的語言呢?本片將引起對言論自由的多方思考。

 

 

10/11 第四集 Dinner With the President總統的晚餐

獨裁者有好的一面嗎?

 

軍權國家也可以實行民主制度。場景在印度半島的巴基斯坦, 1999年穆夏拉夫透過政變成為巴基斯坦總統及三軍統帥,巴基斯坦成為極權國家,卻意外地維持了議會的運行。此外,該國特殊的部落長老制也為民主制度的實行帶來變數。本片導演和穆夏拉夫用餐,訪問穆夏拉夫對民主的看法和對國家未來的規劃。導演訪問該國部落長老、鄉村婦女、青少年、宗教領袖,和總統的母親,他們在鏡頭前暢談自己對民主的看法。

 

巴基斯坦女導演Sabiha Sumar對社會議題有濃厚興趣,完成多部關於巴基斯坦女性的紀錄片,包括呈現勞工階級女性與伊斯蘭法律對抗的 Who Will Cast the First Stone1988 )、關於女性游擊戰士的Suicide WarriorsSumar 的第一部劇情電影Silent Waters2003 ),從母親角度看待年輕男性加入巴基斯坦激進組織,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包括瑞士盧卡諾影展(Locarno Film Festival)的最佳影片金豹獎( Golden Leopard)。

 

 

10/15 第五集 Egypt: We See You埃及民主觀察站

為什麼要投票?

 

2005 年埃及首次出現多黨選舉,執政24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他領導的國家民主黨面臨政權鬆動,但是此次選舉卻充滿暴力事件與作票的謠言,本片中三個來自民間團體的女性,設立一個專門揭露埃及政治內幕的網站 We See You,意圖戳破埃及民主的假象。

 

 

 

10/16 第六集 In Search of Gandhi尋找甘地

民主有益於所有人嗎?

 

印度獨立以來,甘地的非暴力反抗運動一質是印度近代史上重要的核心,今天印度的民主呈現什麼面貌?本片導演重新踏上 1930年甘地為抗議英國人徵鹽稅開始的「食鹽長征」,觀察甘地非暴力反抗的理念如何影響21 世紀的印度。

 

本片是公路電影形式拍攝,導演Lalit Vachani跟隨甘地腳步,跨越印度半島,沿途遇到今日生活在印度的人們,他們的處境透露社會階級不平等、偏執、和暴力問題,仍困擾著這片土地。本片也重新檢驗甘地非暴力反抗運動的策略,珍貴的資料影片重現了甘地與英國殖民地政府的對抗。

 

 

10/17 第七集 Looking for Revolution印加革命
革命的動機是什麼?

 

切葛瓦拉為了推動南美洲的革命,死在玻利維亞, 40年後莫拉雷斯(Evo Morales)成為該國第一位原住民血統的民選總統,莫拉雷斯矢言完成切的革命夢想,他可以做得到嗎?

玻利維亞原住民長期遭受欺壓剝削,該國擁有全球屬一屬二的豐富礦產資源,財富及政治卻為一小撮富裕階層壟斷,該國天然資源的出口並未惠及貧困大眾,亦無助該國現代化。美國勢力支持自由經濟、國產事業民營化,又使原本的社會問題雪上加霜,譬如經濟自由化政策竟主張將波國天然氣資源賤賣給美國公司。

 

2006年,身為原住民的莫拉雷斯以壓倒性的票數,贏得玻利維亞的總統大選,似乎象徵原住民及波國普羅大眾的勝利。然而他民族主義的政策,如將重要企業收歸國有,卻引來了當地拉丁白人居民的不滿,這也包括當初支持他的權力階級。反對聲浪不斷,莫拉雷斯所背負的民主希望,有實現的一天嗎?

 

本片導演Rodrigo Vazquez來自阿根廷,花數年跟拍莫拉雷斯、他的跟隨者、富有的地主、以及赤貧階層的人們,企圖尋找當初切葛瓦拉留下的革命之火。 Vazquez拍攝多部紀錄片,皆與中南美洲政治現況有關,包括探討智利恐怖主義的Condor: Axis of Evil(2003) ,曾於坎城影展首映。

 

 

10/18 第八集 Taxi To The Dark Side黑暗紀事
恐怖主義會摧毀民主嗎?

 

美國-這個散佈民主理念的國家怎麼在「反恐戰爭」中反而常以嚴刑拷打為手段呢?媒體上美軍虐囚的新聞層出不窮,對美國的形象已經造成傷害,本片導演深入了解這些案件發生的原因及方式,他說「如果這種事情這麼容易發生,也沒有引起公眾抗議,我們要如何相信民主呢?」

 

本片導演Alex Gibney是美國重要製作人、導演,他曾以【安隆風暴】( Enron: the Smartest Guy in the Room)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此片紀錄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商業醜聞,於台灣上映時也引起對商業道德的討論。【黑暗記事】則企圖揭露美國於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虐囚真相,從一名無辜的阿富汗計程車司機遭到虐待及殺害說起,這則新聞背後隱藏的是令美國人更難堪的內幕。

 

 

10/22 第九集 The Chief非洲女總統

女性比男性民主嗎?

 

賴比瑞亞的新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是非洲國家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受到該國女性選民熱烈支持的瑟利夫,在上台之後在不同的領域任命了許多女性閣員,在經歷約 20年的內戰之後,她要如何領導這個遭受重創的國家呢?

 

賴比瑞亞是少數雙重承認中國與中華民國的國家,然而我們卻對該國甚少了解。本片導演透過特殊管道,得以貼身拍攝女總統的日常生活,及她與幕僚間的互動,帶我們深入了解賴國民主政體。

 

 

10/23 第十集 The Patriots俄國式民主

誰來統治世界?

 

1991 年蘇聯解體,一般認為民主制度將會進駐俄國,但是16年後俄國政局仍然是一片渾沌不清,本片導演訪問了俄國人民,討論他們心中的「民主」是什麼概念,所謂「控制式民主」不時出現在普丁總統支持者的訪談中,俄國式的民主到底是什麼呢?

 

本片導演Nino Kirtadze為歐洲重要紀錄片女導演,曾獲得多項國際獎項,包括法國 FIPA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紀錄片(Dites a mes amis que je suis mort, 2004)、德國 Adolf Grimme Award最佳紀錄片(Il etait une fois la Tchetchenie, 2001)。【俄國式民主】聚焦莫斯科旁的一個小村莊 Durakovo,這裡的居民過著與現代俄國完全不同的生活,導演Kirtadze 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社會歷史脈絡不同,俄國的民主必定與西方國家呈現不同面貌,然而究竟未來俄國會走向什麼方向,還是個未知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 秜涓 的頭像
    吳 秜涓

    吳 秜涓的部落格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