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檢查正常 代表肝沒有問題?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魏忻忻/報導】

肝炎有什麼症狀?

多數肝炎帶原者,不知自己帶原;而且大部份肝病患者,初期不易察覺,因此如出現下列有症狀,請盡速就醫:食欲不振、倦怠感、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腹水、黃疸、發燒。

如何檢查肝病?
●肝功能檢查(GOT、GPT)
●甲種胎兒蛋白(AFP)檢查
●腹部超音波

什麼是肝發炎指數?

GOT:也可稱做AST,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麩氨基酸草醋酸轉氨基酵素,主要存在於肝臟、心肌、肌肉,紅血球內。

GPT:又叫ALT,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麩氨基酸焦葡萄轉氨基酵素,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

當細胞被破壞後,GOT,GPT會釋出到血液中,檢驗這些酉每的上升程度,可推測細胞破壞程度。

肝炎、心肌梗塞、肌肉發炎或溶血時,GOT和GPT都可能上升。

不過,肝功能正常與否,須由醫師綜合全部檢查結果做判斷,GOT、GPT高低與疾病嚴重程度並未必相關。

肝炎病程中,GOT、GPT常會高低起伏,有時甚至降到正常範圍內,B肝帶原者或肝硬化病人,可能肝功能正常;須輔助其他指標及超音波檢查,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何謂肝臟切片?

俗稱肝穿刺,利用空心的穿刺針刺到肝臟裡,取出肝臟組織,進行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確定肝炎原因或程度、肝硬化原因或程度、腫瘤性質等
 
 

每天奪21條命 肝指數正常不等於沒肝癌
 
【元氣周報/記者洪家愉、詹建富/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
根據衛生署最新公布96年十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中,肝癌佔據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一名,同時是女性第二名,台灣去年死於肝癌7809人(男性5650人、女性2159人),等於是每天平均超過21人死於肝癌。

96年肝癌死亡男性近8成集中50歲以上,女性逾8成集中於60歲以上。

為何會得肝癌?

肝癌,正式名稱是肝細胞癌,一直對國人健康、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肝癌成因十分複雜,但大致而言,與早年感染B型、C型肝炎脫不了關係,此外,致癌因子如攝取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酗酒、抽菸、嚼檳榔等都是危險因子。

B、C型肝炎: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健弘指出,在台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感染B肝或C肝之後,部分人變成慢性肝炎,再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形成肝癌。

酒精:酒精會破壞肝細胞,初期只是脂肪肝,再進展到酒精性肝炎,久而久之甚至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千萬不可酗酒。

藥物:藥物進入人體後,多半靠肝臟代謝,如果用藥不當,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藥物性肝炎,也會步入肝硬化、肝癌的後塵。

黃麴毒素:黃麴毒素也是造成肝癌的重要因素。陳健弘表示,可能會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包括花生、豆類發酵製品,建議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臭豆腐等發酵製品。

菸和檳榔:菸和檳榔也是引發肝癌的危險因子,肝功能異常的B型肝炎患者,如嗜菸酒、檳榔,惡化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是肝功能正常、沒有這三種習慣的19倍。

為什麼肝癌初期不易察覺?

「醫師,有沒有驗錯?」許多人被宣布得肝癌時,睜大眼睛難以置信,自認肝功能很正常。

「沒錯!」陳健弘表示:「有太多人都迷信肝功能指數,以為指數正常就一切OK。」他就碰過不少病人剛做過健檢,而肝功能指數(GOT、GPT)都在正常值範圍內,「怎麼可能才短短的一年就長肝癌?」面對這樣的質疑,連醫師也覺得「這就是肝病防治的盲點,也是被國人誤解最深的一項。」

陳健弘指出,肝癌最主要的初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或「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因此如果肝功能檢查報告顯示為「正常」,並不代表肝臟是健康的。何況在肝癌初期,肝指數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時,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GOT、GPT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也不會太高。

也有人以為肝病會有黃疸症狀,但陳健弘表示「這種觀念也是似是而非」,因為黃疸所表現的症狀,除了肝病之外,還有膽結石、胰臟炎的問題。陳健弘說,如果要從皮膚變黃、眼白變黃或尿液呈茶褐色,甚至容易疲勞、腹脹,來回推是否肝臟有問題,也易有誤。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肝臟本身幾乎沒有神經,所以肝癌通常不會痛;如果腫瘤體積不是很大,多半還不至於影響肝臟的功能,也還不會對血管、膽管造成壓迫,所以病人多半不會感到任何異常現象。

哪一種方式 最能查出肝癌?

由於肝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以為意,因此,專家建議,即使是健康的B型肝帶原者及有C肝抗體者,成年之後應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搭配胎兒蛋白(AFP)血清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臟超音波檢查: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專研肝臟超音波,他說,超音波掃描已被醫界證實是診斷肝癌最佳的利器,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且不具侵襲性,病人也不會有痛苦。尤其是有經驗的醫師,小至1公分的肝臟腫瘤,也可以偵測出來。更別是說是已侵犯到鄰近的血管或膽管,有沒有腹水,都可以從超音波看出來。

他建議,B肝帶原者及早年曾感染C型肝炎者,最好每年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至於非B肝帶原者,如果不是因接種B肝疫苗而產生自然免疫的抗體,而是從小是由母體垂直感染,卻幸運痊癒而轉化為抗體者,由於體內仍殘存一些極少量的病毒,也要在40歲以後,每隔2至3年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

胎兒蛋白:抽血檢驗胎兒蛋白也是早期診斷肝癌的方法之一。許金川表示,胎兒蛋白在臨床上是肝癌的腫瘤標記,但胎兒蛋白正常也不表示沒有肝癌,因此只能作為參考的指標。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懷孕婦女的胎兒蛋白也會異常升高。所以,如果驗血發現胎兒蛋白異常升高,也不能因此斷定是罹患肝癌,應該再配合影像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才能準確地判斷。

免費肝病諮詢專線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晚上09:00。周六,上午09:00~12:00
由資深專業護理師回答有關肝病及保肝的問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專線:0800-000-583(鈴鈴鈴~我保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 秜涓 的頭像
    吳 秜涓

    吳 秜涓的部落格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