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哪些健檢 提早讓癌症現形

男性、女性都要注意的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胃癌、膀胱癌、腎臟癌、皮膚癌

大腸癌 高危險群請加做大腸鏡

■誰該做檢查? 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50歲以上民眾

‧有家族病史應提早到40歲

‧有個人病史如曾得過大腸癌、慢性發炎性大腸炎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腺瘤性瘜肉的人

■做哪些檢查項目?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一般民眾50歲之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鋇劑X光超音波檢查、每10年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更謹慎的作法,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許文虎強烈建議,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一定要做上與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也就是胃鏡與大腸鏡,分別偵測食道癌、胃癌與大腸直腸癌。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做內視鏡比做斷層掃瞄有效,因為斷層掃瞄只能看固定不動的器官,對於會動來動去的腸道與食道偵測率不高。

如擔心做內視鏡檢查產生疼痛感,可考慮選擇無痛鏡檢。

肺癌 高危險群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誰該做檢查? 肺癌的高危險群:

‧常抽菸、吸二手菸的人

‧長期處在空氣污染、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中的人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已經得過一種癌症,如咽喉癌、乳癌、大腸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的病人

■該做哪些項目?

‧胸部X光:胸部X光檢查可看到80%的肺癌,但有20%的肺癌被其他器官遮住看不見,因此較慎重的做法是胸腔正面及側面各照一張X光片。

‧低劑量斷層掃瞄:斷層掃描能發現小於1公分的腫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建議,高危險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肝癌 抽血到超音波 一項都不能少

■誰該做檢查? 肝癌的高危險群:

‧B型肝炎帶原者 ‧C型肝炎帶原者

‧有慢性肝炎者 ‧肝硬化

‧家族中有人患有肝癌者

■該做哪些項目?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先做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B型肝炎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體、C型肝炎抗體、肝功能指數(GOT與GPT)、胎兒蛋白(AFP)、腹部超音波

‧如果確認自己是肝炎帶原者,務必定期做以下檢查:肝功能指數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胎兒蛋白檢查

■貼心提醒 高危險群健檢完仍需3~6個月追蹤一次。

胃癌 胃鏡是抓出早期癌的利器

■誰該做檢查? 胃癌的高危險群:

‧60歲以上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萎縮性胃炎 ‧小腸化生

‧分化不良 ‧家族腺瘤

‧多發性瘜肉 ‧胃曾部份切除

‧家族中有一等親罹患胃癌

此外,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胃癌發生:

‧重鹹、醃漬、煙燻及含防腐劑的食物

‧抽菸

‧長期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會傷害胃黏膜

■該做哪些項目? 胃鏡配合切片檢查是胃癌最主要的診斷方式。

膀胱癌 驗尿是最基本的檢查

■誰該做檢查? 膀胱癌的高危險群:

‧抽菸的人:吸菸者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5倍。

‧在染料工廠、油漆或印刷工做的人。在苯胺色素工廠工作的工人,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0倍。

■該做哪些項目? 例行的尿液檢查可發現超過正常數量的紅血球或合併細菌感染。若發現異常,則須進一步做膀胱鏡檢查。

腎臟癌 50歲以上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誰該做檢查? 腎臟癌的高危險群是有5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抽菸、肥胖者。

■該做哪些項目? 建議從50歲開始,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皮膚癌 無篩檢工具,請警覺症狀

只要皮膚有異常產生,包括在一個小皮膚區塊產生滑、發亮或帶蠟狀的硬塊變化,或皮膚產生紅色硬塊、出血結痂,傷口久未癒合等,持續超過兩星期而沒有改善的話,就要就醫做切片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 秜涓 的頭像
    吳 秜涓

    吳 秜涓的部落格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