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工藝美
術大師顧紹培
中廣網 2009-06-17
中廣網 2009-06-17
音樂: 牧羊姑娘 -黃安源 二胡
中廣網北京6月10日消息 顧紹培,1945年5月生於宜興蜀山,1958年進宜興紫砂廠學徒,師承陳福淵老藝人,後又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的悉心指導,至 今已在紫砂天地裏耕耘50餘年。1985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獲江蘇省工藝 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的紫砂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其中紫砂“百壽瓶”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 金獎,“顧氏八式小品圓壺”和“仰宇提梁壺”分別在2001年西湖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第 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
中廣網北京6月10日消息 顧紹培,1945年5月生於宜興蜀山,1958年進宜興紫砂廠學徒,師承陳福淵老藝人,後又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的悉心指導,至 今已在紫砂天地裏耕耘50餘年。1985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獲江蘇省工藝 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的紫砂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其中紫砂“百壽瓶”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 金獎,“顧氏八式小品圓壺”和“仰宇提梁壺”分別在2001年西湖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第 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
百壽瓶——顧紹培
走進顧紹培的紫砂藝術天地,觀他的紫砂作品,聽他談論紫砂藝術,這是一個對紫砂藝術
有著獨特見解、獨特追求,並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人,不愧為一代紫砂大師。
人們對藝術的見解往往會不同,尤其是在評論某個人在某個藝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時,往
往會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顧紹培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很坦率地說:“在藝術上應該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他
的這一認識,為他在紫砂藝術上攀登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宜興紫砂,已有著較悠久的歷史,紫壇上名人輩出,有些紫砂作品出神入化,已達到了很
高的境界。顧紹培對前人的優秀作品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用仰視的目光觀看,但他從不為前人的作品束縛自己的手腳。他常說,一
代藝人應有一代藝人的作品,這些作品要能反映這代藝人的創造,能反映這代藝人所處時代的精神風貌。為此,他在從藝道路上一直苦苦地尋
找著屬於自己的東西。
捕影捉線,這是顧紹培在紫砂作品創作中的一個特長。他認為,在紫砂作品創作中,充分
地掌握和運用好線條,就能使作品表現得更有生命力。線有著豐富的感情,而且不同的線表達著不同的感情。如垂直線有上升、嚴肅、端
正之感;水準線有穩定、莊重之感;曲線則溫和緩慢、豐滿柔軟;拋物線有流動的速度感;雙曲線呈現對稱美;自由曲線則給人自由和豐富之
感……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線之外,還有一條看不見的線,那就是生命線。為了運用好線,從事紫砂藝術以來,他一直不停地探索。平時,他
無論見到什麼東西,總要細心地觀察它們的線條。就說一片樹葉,它也有線條,當它生機勃勃時,它的線條表現得十分有力。對線有著這種獨
特的理解,他在不斷的嘗試和創新中,充分地發揮線條的作用,使作品突破了以往“方就是方,圓就是圓”的單一技法,創作出了一件件“方
中有變、圓中寓新、方圓結合、剛柔相濟”的富有個性的紫砂作品。1987年他創作的“高風亮節茶具”,就充分地掌握了點、線、面的構
成關係,運用了各種線的線性特色。該壺以竹為題,從竹的自然狀態中尋找生命力。壺體造型主軸線垂直端正,壺嘴、壺把所採用
的曲線,有一種竹枝搖曳的流動感。整個佈局裝飾少,寫實與書意相結合,含蓄地表達了“形意相依、氣韻生動、題意貼切”的藝術個性。此
壺在香港展出時,獲得了較高的讚譽。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