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廠紛紛推動結合雲端運算計畫
雲端運算已經被視為繼Web 2.0之後,下一波科技產業的重要商機。根據美林證券估計,未來五年全球雲端運算市場規模將達到九百五十億美元,占全世界軟體市場的 12 %。雲端運算背後龐大的商機潛力,使Google、IBM、微軟、Yahoo、Amazon、甲骨文(Oracle)、惠普、戴爾、 昇陽(Sun)等各種科技大廠,都在今年大舉跨入雲端運算領域,搶占先機。分別說明目前正進行雲端運算計畫的國際大廠現況如下:
- Google
在美國網路搜尋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 Google,其實很早就將這概念應用在自家提供的服務上,諸如Gmail、YouTube、Google Docs、Google Talk、Google Calendar、Google Gadget等,Google 於2007年10月與 IBM 合資超過 1,500 萬美元,建立 Google 101 大型資料運算中心,並在 2008 年將雲端運算定為未來的發展策略,而這點,可從Google為進軍通訊產業而推出的G-phone 看出點端倪。因此從 Google 大舉佈局雲端應用下,相信在加強「端」連到「雲」的入口和架構完整的商業模式後,是很有機會在未來市場繼續保持領 先地位。
- IBM
主推Blue Cloud「藍雲計劃」的主要切入點不在於如何提供消費端各種服務,他更專注的是如何提供雲端運算所需擁有的硬體設備與管理軟 體,允許企業將運算任務分成不同組件,分別調至最有效率的電腦系統執行,解決企業尖鋒、離鋒時間的系統負荷量問題。同時結 合網路巨人 Google 以成為雲端運算中的要角,並著手在全球數個城市建立雲計算中心。
- Microsoft
微軟在雲端的策略則是「Software + Service」。預計推出的新作業系統「Azure」,將結合Live Mesh開發新功能,並整合各種Live Services;Azure另一項用途,是能讓軟體開發者所撰寫的程式直接在微軟資料中心上線,不需靠公司裡的伺服 器;Azure就像是微軟線上服務的地基,扎穩微軟邁向雲端之路。
- Yahoo
Yahoo將開源雲端運算框架Hadoop,應用在自家搜尋服務的兩千台伺服器上,來處理超過5 Petabytes的網頁內容,建立整個網際網路的網頁索引資料。此外,Yahoo的雲端產品定位為Consumer Cloud Computing,提供Yahoo! Live、Yahoo! oneConnect、NewsGlobe,等線上訊息服務。而即將正式 開放的Yahoo Application Platform,則是提供開發者線上撰寫和執行程式的開放平台。
- Amazon
Amazon 的 Web Services,透過虛擬化的技術,Amazon EC2搭配 Amazon S3 儲存服務,提供各種不同規格的虛擬主機和儲存空間,使軟體開發者能快速地在上面安裝或執行所需的服務,用完了就結束完全沒有負 擔,由於費用低廉,吸引了很多開發人員使用。而且你只要負擔所使用的時間與資源即可,在成本效益的投資上,這樣的服務相當 吸引人。
什麼是雲端計算?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從本質上來看,他是一種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的新運用,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過網際網路將龐大的運算處理程序(Process),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 程序(Sub process),再交由多部伺服器(Multi- Server)所組成的龐大系統,透過搜尋與運算分析之後,再將處理結果回傳給使用者端。透過這項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達到和「超級電腦」同樣強大效能的網路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讓網路上不同電腦同時幫你做一件事情,大幅增進處理速度。有人主張Cloud
Computing翻譯為「雲計算」,但也有人將之解讀成「雲端運算」;「雲」即為我們最常使用的網際網路(Internet);
「端」則指使用者端(Client)或泛指使用者運用網路服務來完成事情的方式。最終目標是沒有軟體的安裝,所有的資源都來自於雲
端,使用者端只需一個連上雲端的設備與簡單的介面(例如瀏覽器)即可。
從網際網路解讀雲端運算的演進
隨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下,硬體效能與行動裝置的高速運算需求提升,加上寬頻的普及等面向,來觀察雲端運算的演進,可以從早期的網路撥 接(Modem)談起,歷經網路伺服器(Web Server)、主機代管(Web Hosting)、到現今發展的應用程式代管(ASP)。未來的資訊產業中,網際網路服務將是主流,於是雲端運算的概念順應而生。最 簡單的雲端運算技術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搜尋引擎、網路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能得到大量資訊。未來如智慧 型手機(Smart phone)、衛星導航(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透過雲端運算,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
進一步的雲端運算更可應用在生物科學。例如:分析基因結構(例如 DNA)、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症細胞等。利用雲端運算架構協助,效率快又準確。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 Gartner 研究指出,企業 IT 投資中,80%是用在既有系統的維修,而非更新升級。對於企業而言,資料的儲存與取得都透過網路來進行,由雲端運算架構主動處理,可 大幅降低成本,並且達到更好的效果。
雲端運算的挑戰與機會
國際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 2008年3月的研究提出:穩定性、安全性、只有少數IT大廠能夠提供雲端服務、不曉得應用程式建置在那一個資料中心、能夠參照的企 業案例很少、及欠缺獨力軟體開發商支援等等問題是現在發展雲端運算必須面臨的挑戰。
因此針對企業應用,市場上出現「低空雲」的名詞,根據北京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表示「大型公司或政府單位用的系統,在安全性考量 下,不太可能把資料放在別人那裡,因為涉及政府和公司的機密,所以這些單位要自己買伺服器、軟體,自己組雲、計算,服務於 內部人員」。因此,企業的雲端運算,除了運算效能的考慮外,安全性與機密性,仍是企業相當重視的議題。
雲端運算,百家齊鳴,各廠商主要都在強調其靈活運用,但在宣傳自家產品或服務的同時,很少聽到關於雲端運算衍伸出的資料防護議題,我 想資料安全性以及企業用戶對隱私洩露的擔心,都還會是雲端運算發展急需克服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