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攻略
1─挑對時間 | ||||||||||||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
今年台灣應該有不少人把到上海看世界博覽會列為年度重要旅遊計畫,如果你還沒有排定行程,那請注意,看世博首要之務是挑對時間,以目前來看,6月及9月是最適合台灣人遊世博的時間點。 為了測試世博的承受度,上海世博辦了幾場試營運,我們可以從這幾場的經驗看出,儘管世博場地夠大,但大陸人還是有本事把場地塞爆,尤其5月1日開幕日起的一周,剛好碰到大陸的五一黃金周,這幾天很多人都會湧到上海,如果你的行程安排是這幾天來趕世博開幕,那你要有被擠得暈頭轉向的心理準備。
為什麼說6月及9月是最適合來看世博的時間?
第一、世博5月1日開幕,除了黃金假期肯定擠爆外,第一個月新鮮感最強,所以,黃金假期後也會有很多遊客進入,人肯定少不了,所以5月別來。 第二、7、8兩個月是暑假,學生放假,尤其是大上海的學生肯定都想到世博嘗一下鮮,追一下流行,暑假沒事做看世博最好,所以這兩個月人不會少。 第三、10月是世博閉幕,也碰到十一的黃金周,搶搭世博末班車的人也會再度擠爆世博。 第四、6月是世博第一波降溫期,經過1個月的消耗,世博的新聞熱度及遊客的觀看興趣會減低一些。 第五、9月則是世博第二波降溫期,學生也開學了,就算有些還沒開學,也在收心期,不太有心情往外跑,所以看世博的熱度也會稍降一些。
要挑對時間去看,也要挑時間不去看,那就是周六及周日,以這一兩周的狀況,平常日子光是到世博園外散步,隔著網子滿足一下好奇心的人都絡繹不絕了,開幕以後還得了,尤其是周末假日時千萬別去。 時間上的考量除了日期外,還有入園時間的拿捏,我的建議是要不就很早很早去,搶頭香,這對於鐵了心要看到中國館或其他需要預約的展館的人來說,這是最有把握的一件事,按照試營運的狀況,中國館的預約券半小時就發光了,如果你不排在前頭,哪看得到?
世博最接近中國館的入口,搭地鐵必須在7號線及8號線的耀華路站下車,試營運時這個站早上6點就有不少人到了,7點時長龍已一條條擺開,不早來就會變成等得久卻白等一場。
如果你不想那麼早去,又不在乎有沒有看到中國館,那建議你晚點去,大約10點左右吧,那時候入園的人潮疏散得差不多了,不必為了入園排一兩小時隊。
另一個要考量的時間是吃飯時間,這一定要用另類思考,看過試營運的狀況後,我的建議是要很早到的人早飯很早就吃,看完中國館後10點多時去園區的餐廳吃午餐,下午4、5點時就去吃晚餐,記得要帶點或買點東西準備晚上餓的時候吃。 對於10點才到的人,早餐不要吃太早,最好行前再吃,午餐就撐到2點左右吃,晚餐就可以在8、9點吃,這樣都可以避過尖峰時段。
世博園的餐當然值得一吃,都是精挑細選的,所以才不要在人擠人時吃,否則遊興都被擠壞了。
看上海世博要保持一個心態;絕對要相信計畫趕不上變化,絕對要相信你不可能全部看到,絕對要有臨機應變的心理準備。
很多人行前可能都做了一些規畫,也看了很多攻略版本,例如由世博志工倪文灝寫的網上最火紅的「三日遊路線」,但這些攻略版建議的路線,你真的做得到嗎?
倪文灝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他這三日遊路線達成的前提是「年輕力壯」、「最早入園、最晚出園」,還有一個變數叫做「當天參觀人潮」,這也就是說,他排出的路線是各種狀況最佳時才能達成,並不適合一般人,尤其不適合人生地不熟的台灣遊客。
首先,世博入園時間雖然從8點半開始,但你能確定你什麼時間進得去嗎?或許你這條通道前頭人帶的東西多,安檢花時間比較長,或許你到得稍晚,排在較後頭,或者你出門夠早,但運氣不好,你搭的車子跑得不夠快,到門口的時間仍然不夠早,也就是說還沒入園開始參觀,你就得面臨一個你無法掌控的變數。
很多人可能以看中國館為第一目標,如果你是一日遊的遊客,你要考慮可能看不到的狀況,世博入口十幾個,試營運時半個小時就發光預約券了,沒有預約券你這一天就看不到了,那怎麼辦?大老遠跑到上海卻連中國館都沒看到,豈不白跑了?
你一定要有這種心理準備,可以把中國館當成第一目標,但卻不是必得目標,得之我幸,得不到我命,那樣至少心理上不會那麼難受,大老遠跑到上海沒看到中國館已夠慘了,如果還為了這個悶悶不樂,那就更不划算了。
但你必須有另一個心理準備,就是如果中國館沒排到,哪一個館是你的第二選擇?上海世博規定5個主題館1天只能看1個,1個人1天只能申請參觀中國倌及1個主題館,你最好排定優先次序,到時看狀況決定,5個主題館總要搶到1個看,這是最起碼的。
網路上很多一日遊的路線都規畫了看10幾個館,如果看的是非洲館、亞洲館或大洋洲館,那有可能,如果都是熱門館,那不可能,美國館、英國館、台灣館、西班牙館、法國館等熱門館,都要排隊至少1-2小時,一天能有幾個2小時?
1天總共在園裡時間最多是15小時(這代表晚上12點才離園,我想很多人不會待這麼晚),真要全排熱門館,扣除吃飯及休息時間,1天最多最多可以排到5個館,這還是在你運氣奇佳的狀況下才行,但就因為都是熱門館,所以排隊花掉的時間會讓你瘋掉。
以中國館為例,你可能花了1個半小時排隊入場,在館裡面看個1個小時,等到出館已用掉大約3個小時了,可能這個早上你就全耗在中國館了。
所以,不搶熱門也是你該建立的心理準備,搶一兩個就好,花點時間看看不那麼熱門的館,心情及體力上會比較輕鬆,要不然也可以來個外觀之旅,信步而行,只看這些展館的建築外觀,也很有可看之處。。
當然,如果你是多日遊,那就更要這樣,天天輕鬆,天天看一兩熱門館搭配一些較不熱門的,也很開心。
看上海世博跟參加其他的活動不同,在裝備上要特別講究,講究的不是要花多少錢買多好的東西,而是只帶必要的東西,以及必要的東西一定要帶。
首先要推荐的是枴杖椅,我在台灣及上海都看到有人拿,那個用處太大了,打開是張椅子,收起來是枴杖,園區裡雖然椅子很多,但遊客更多,常常沒地方坐,有個枴杖椅隨地可坐,方便得很。
枴杖椅最有用的是排隊時,各展館的排隊線是沒有椅子坐的,年輕人通常可以坐地上,但隊伍一往前就得從地上站起來,一坐一站間也挺煩的,但一兩小時站下來又很累人,如果有張椅子坐,那排隊之苦就可以大幅降低。
這種枴杖椅是鋁鎂合金做的,重量只有0.9公斤,我在上海的公園裡看到一些必須帶孫子的老人家拿著這東西,走路時當枴杖,駐足是當座椅,很方便。
根據網路上查的資料,這種椅子在大陸買很便宜,大概三、五百元台幣就買得到。
其次,入園時有個安檢,你一定要記得事先把身上的金屬物品用個小袋子裝起來,放在手提袋中,務必確定身上沒有金屬物了,這樣通過安檢的速度才能快一點。
水不能帶進園,但你可以在袋子裡帶一個塑膠的容器,入園後看到飲水器立刻裝滿,就不必口渴時到處找水喝,或被迫買那貴得離譜的飲料。
容器不必準備太大,飲水器並不難找,裝太大瓶走起來很累,喝完再裝就好。
另一個個人的經驗是乾糧一定要帶,而且要多帶。
園區內是有餐館,但用餐期間人滿為患,吃個飯要排一兩小時,何苦來哉,所以遊園日建議你們乾脆設定為乾糧日,簡單吃點就好,又省時間又省錢,還省力。
吃的東西要多樣化,主食當然是要帶那種能放包包裡一整天的東西,例如麵包、吐司等,我的方式是帶條吐司(一整條哦),再帶一小瓶花生醬及一小瓶果醬,當然你可以有其他選擇。
零食就要多帶點了,因為,排隊是很無聊的,邊聊天邊吃點零嘴,時間一下就過去了,而且可以跟主食搭配,改變內容,例如我曾試著用吐司麵包夾洋芋片吃,也自有其風味在。
要帶什麼零食呢?那就看你自己了。小餅乾、蜜餞、巧克力、糖果都可以,也可以都帶,大陸人喜歡帶滷味,排隊啃東山鴨頭,好玩吧!很多外國遊客都把這視為世博奇觀,但滷味有個麻煩,滷汁會沾得滿手都是,那妳就要帶點濕巾來擦手。
最好不要帶會製造很多骨渣的滷味,例如鴨頭、鴨腳,那些骨渣挺麻煩的,就算你隨手拿個袋子裝著,但排隊的一、兩小時中,妳是不能離隊去丟東西的,必須一直拿在手上。
如果妳非吃不可,那就記得帶點密封袋裝這些骨渣,到時先放到包包裡也不會沾到味道。
其實滷味配吐司也是不錯的主食。
水果可以帶點,蘋果最好帶,又止飢又解渴,我個人偏愛蕃茄,但帶時要小心,不要壓到了。
記住,吃的東西要先買好,園區內是有幾家便利商店,但不容易找,而且,也要排隊,很煩。
衣服方面也有講究,首先,要帶外套,外套厚薄視當天天氣而定,如果下雨或陰天,要帶厚外套(但不是很厚那種外套,只是比薄外套厚),如果晴天,那帶件薄外套就好。
為什麼要帶外套?因為世博園區很空曠,風大,感覺起來比城市裡要冷得多,尤其下雨時更是覺得冷。
戴頂帽子也不錯,無論男女都一樣,可以遮陽,也可以防風,讓頭不會冷。
對女生來說,我的建議是不要穿高跟鞋,那真是跟自己過不去。
要看世博,鞋子最好穿輕便的休閒鞋,最好是有防震的氣墊鞋,可以讓腳輕鬆很多。
鞋子真的很重要,因為在看世博時,最累的就是腳,排隊要腳、走路要腳、什麼都要腳,買雙好鞋來看世博,值得的。
看世博絕對是一整天的活動,不會再到別地(世博出場就不能再進),所以我的建議是錢不必帶多,夠用就好。
就算在園區內用餐,一餐100元人民幣也夠了,世博紀念品上海街頭到處都是,不必在園區內買,所以口袋塞個3、400人民幣就好,連皮包都不要帶,一些證件及信用卡也放房間裡,省得不小心掉了。
可以準備一些一元硬幣,因為園區內有些飲料販賣機,自備硬幣比較方便,基本上大多是5元一瓶。
戰鬥裝備就緒,你就能輕鬆征服世博。 上海世博越夜越美麗,你的世博行一定要好好地規畫晚上的行程。
晚上能幹嘛?可以確定不會是逛熱門展館,因為它們從早到晚都排滿了人,沒有人少的空檔。
所以雖然世博展館開放時間是上午9點半到晚上9點半,熱門展館其實算是在7點左右就不收新客了,因為晚上7點時還在館外排隊的人,也要到9點才進得去,所以如果你7點還沒有去排隊,那就別想看到。
即便是這樣,晚上也不會無聊。
首先,拍夜景就夠你忙了,世博的展館在燈光加持下,大部分都比白天美艷多了,白天的展館是素顏面對,晚上則是濃妝艷抹了,在鏡頭下看起來,真是美不勝收,這時候你會感激現在用的都是數位相機,可以盡情拍個夠。
說到這裡就順便提醒一下各位,逛世博相機電池要帶夠,只帶一個肯定中午沒過就殺光了,我帶了4個電池,從早拍到晚差不多夠用。
晚上還是有展館可以逛,一些較冷門的展館,都是晚上去逛的好地方,別看展館冷門,裡頭也有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還有,別忘了藝文節目,精彩的都在7點或7點半開始,看秀兼歇腿,挺不錯的。
如果你是一日行,那建議你撐到晚上,一定要賞到世博夜景,如果你是多日遊,那我建議你只安排1至2次夜遊即可,因為逛世博實在很累,多日遊一定要利用晚上回旅館去泡熱水讓身體輕鬆一下,否則疲累不斷累積,到後來你會累得遊興盡失。 今天去了中國館及台灣館,中國館的確有大館氣派,台灣館則是小而美,但一日遊的人可能只能擇一而看了,而且還可能抓龜走龞,兩個都沒看到。
中國館本來就是預約制,入場時去找工作人員要,可以要到預約券,當然是排在前頭的人比較容易要得到,如果你到太晚,排不上前頭,那就要不到了。
台灣館本來是不必預約的,但因為人潮太洶湧,而館內容納能力有限(一天約4500人),所以改採預約制,上午9點左右發3000張,傍晚再發1500張。
中國館跟台灣館比鄰而居,所以,只要你選擇了先搶哪一個館的預約券,當你搶到後(或搶失敗後),十之八九另一館的預約券也發光了。
我的建議是先搶中國館。畢竟中國館發的數量多,台灣館太少,所以搶到的機率以中國館較大,接著去台灣館問問當天第二波預約券發放的細節,或許能兩館兼看。
搶中國館的預約券要眼明手快,在過入口前眼睛就像雷達一樣,先四下掃描一下,看看哪裡有異狀,例如一堆人圍著一個人之類的,那人很可能就是在發預約券。
「有人6點來還沒拿到預約券。」今天一個在中國館排在我旁邊的遊客說:「他根本不知道在哪兒拿。」
另一個對台灣客有利的訊息是,有不少大陸人入園目標已不在中國館,因為世博結束後中國館不拆,會永久保留,將來看也不遲,我今天在看法國館時,旁邊一對母女就說:「我們這兩天看的都是外國的館。」昨天他們入園就搶沙烏地阿拉伯館,今天他們搶法國館,都搶到第一批入館。
中國館值得去,尤其是第一展區「東方足跡」中的清明上河圖的動畫版,最得我心,我的感覺就像是站在河邊觀賞對岸的古代人過生活,時空上的錯亂、影像上的繽紛,恍如進了時光機,回到從前。
這個動畫版很妙,街道上的人是會走的,馬是會跑的,時而是白天的景致,接著又會轉成夜景,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古人在我們眼前活著,這種時光流轉的景象讓我在這裡徘徊很久。
當然有動畫版也會有原版展出,老實說,站在自動步道看玻璃櫃裡國寶級的清明上河圖原本,整個過程從進去到出來不到10秒,實在沒什麼感覺,也根本看不清楚。
清明上河圖算是古代城市的精華展現,接著在第二展區「尋覓之旅」中,搭著軌道小火車走進了中國古今城市興建的理念對話中,好像坐著超迷你潛航機進了古今建築師的腦中,見證他們在建造城市時觀念上的異同,中國館的外型看起來像斗拱,這是中國古建築的重要元素,這趟火車之旅中,就聽到很多有關斗拱的對話。
當然,沿路的聲光效果是最吸引人的,這麼沈重的話題,在這些效果襯托下,變得很有趣。
如果說中國館是氣勢恢宏,那掌握利基的台灣館就是深得人心,尤其大陸人對台灣館印象很好。
大陸人在館中通常有兩個反應很明顯,第一個反應是「好棒!這裡有電梯。」第二個反應是「這電影好棒!排一個多小時,值!」
看世博人人都有「走得要死」的感覺,突然到了一個用電梯的館,那種感覺真是爽。
但讓他們真正爽的是4D影像720度球體螢幕介紹台灣的阿凡達式立體電影,對我來說,看過阿凡達後,對這種技術已不陌生,而介紹內容也都是我知道的,但大陸人不同,他們對台灣的事情有興趣,對這種最尖端科技製作成的電影也很喜歡,一個大嬸說:「今天這一個多小時的排隊,值!」旁邊幾個人也一直說::「好看,真是好看。」
台灣館還很多禮,在遊客出館前會招待他們一杯功夫茶,喝完杯子就算伴手禮了,接著是表演台灣茶道,出館門前還有一個手提袋裝了禮物,所以,每個出台灣館的人第一件事都是好奇地打開袋子看,裡頭到底裝了什麼。
禮輕,但情意重,裡頭有濕巾,對大熱天要逛世博的人,這種濕巾很有用,裡頭還有碗泡麵,讓遊客肚子餓時可以沖泡來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