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輪到你們上場搶救未來                                       
 作者:整理/吳怡靜

 六月十二日,立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未來二十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將大增,像是開了一扇新商機的門窗。

然而,未來如何訂電價、如何規範眼前已經蜂擁成潮的新產業投資,卻是業者、政府才開始的爭執點。

美國,也正開始一場新能源之路的長征。

上週末,美國眾院也通過新的「能源法案」,歐巴馬形容這是一項「就業法案」,並且要讓發展乾淨能源的人,能夠獲利。

法案背後的推手,自然是負責新能源技術開發與政策執行的能源部長、一九九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

學者從政的朱棣文,成為第一位頂著諾貝爾獎光環上任的美國內閣部長。但《紐約時報》也指出,他面對的是歐巴馬政府最棘手的政策與管理挑戰之一:降低美國對石油的依賴、重建智慧電網、因應氣候變遷問題。

他主張,要讓全世界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就需要進行一場科技的「革命」,尤其得在三大領域--電池、太陽能,以及新燃料作物的開發--都需獲得「諾貝爾級」的重大突破。例如,太陽能技術必須比今天的水準再好五倍才行。

站在對抗全球暖化的第一線,朱棣文挑戰沈重,卻不悲觀。

六月初,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致詞中,他呼籲畢業生展現熱情、投身行動,找出更多搶救地球的解決方案。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符合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致詞人的高標準--去年來的是億萬富豪小說家JK羅琳,前年是億萬富豪慈善家兼電腦書呆子比爾蓋茲。不幸的是,今天換成了我。我不是富豪,但起碼是個書呆子。

我很感激哈佛今天頒發了榮譽學位給我。我家三兄弟裡,我是學業最差的一個,我的兩個兄弟都有哈佛學位:哥哥吉爾柏(朱築文)是醫學博士,弟弟摩根(朱欽文)法學院畢業。後來我拿到了諾貝爾獎,還以為我媽會很高興,馬上打電話告訴她,結果她只說,「不錯,可是你什麼時候才要來看我啊?」現在,我也有了哈佛學位,也許終於可以讓我媽開心了。

我的演說會遵守畢業致詞常見的奏鳴曲三段曲式,剛才是輕鬆的第一段,接下來這段,則是很少被重視、不常被記得、從來沒人照做的忠告,就如同劇作家王爾德所說,「對於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奉送給別人,忠告從來就不是給自己準備的。」

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的忠告如下。第一,當你功成名就時,要感謝那些幫了你的人。除了支持你的親友、啟發你的教授,更該感謝那些教得不怎麼樣、逼得你必須自己教自己的老師,因為自我教育的能力,正是優秀人文教育的標誌,也是你們未來的成功關鍵

第二,在未來的人生裡,培養寬容的精神。所有的談判都不要趕盡殺絕,留一點給對方。跟人合作的時候,記得「功勞」並不遵守物理學上的能量守恆定律,成功的合作裡,每個人都有九○%的功勞。

第三,面對人生的新頁,記得追隨你的熱情。人生苦短,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時,全心全意要做個物理學家,所以大學畢業後,我花了八年在柏克萊念研究所和博士後研究,又在貝爾實驗室待了九年。這段時間,物理學一直是我的重心與專業樂趣。

最後一個忠告,追求專業上的熱情雖然重要,卻不是唯一的目標。將來當你老了,回顧這一生的成就,最大的光榮感不會來自於得了什麼物質或功名,而是你影響了哪些人、帶來了哪些改變。

在貝爾實驗室九年後,我決定離開這個舒服的象牙塔,前往大學任教,因為我希望自己留給世人的,不只是科學期刊的論文,我想要教書,催生自己心目中的科學下一代。

這些年來,我在貝爾、史丹福與柏克萊教過或帶過的學生、研究員們,表現都很優秀,已經有三十幾人成為教授,在全球各地(包括哈佛)頂尖研究機構任教,而我也向他們學習了很多。

最後一段要講的,是一個偉大的科學發現,以及這項發現給人類帶來的兩難抉擇。

過去幾十年,地球的氣候不斷在變。其實,氣候一直在變遷:六十萬年來,地球就歷經了六次冰河時期。但最近的調查發現,氣候變化的速度開始加快,北極冰帽的面積只剩下五十年前的一半。海平面上升也愈來愈快,一九九○年以來的上升速度比最早統計時,快了五倍。

我所說的偉大發現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學進步到能夠預測,我們今天的行動將如何影響五十年、一百年後的世界。

負起對未來世代的責任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溫度已經上升了攝氏○.八度。即使人類從今天開始停止排放所有溫室氣體,溫度還是會再上升約一度。

依照這種速度,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預估,將有一半機會,地球平均溫度會在本世紀結束前,上升五度。聽起來也許不多,但我要提醒大家,地球上次進入冰河時期,溫度也不過下降六度。

氣溫一旦上升五度,全世界會整個改變,改變的速度之快,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物種都會很難適應。

不僅這樣,我們還面臨一些可能造成更大災難的轉捩點,例如永凍層的溶解。永凍層蘊含了龐大的有機物質,一旦凍土融化,冰凍千年的微生物重回常溫,將會迅速腐化,到時會有多少甲烷與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

氣候問題,是人類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意外造成的後果。我們仰賴石油能源來享受繁榮,美國只佔全世界人口的四.五%,卻消耗了二五%的能源,而全世界有十六億人口窮到根本沒有電力可用。開發中世界的許多人民也渴望享有跟我們一樣的生活。

抉擇的兩難就在於,作為一個全球社會,我們究竟願意投入多少努力,來減輕氣候變遷在一百年後才會造成的嚴重後果?面對氣候變遷,我們能不能負起對未來世代的責任?

我儘管擔心,卻相信人類終將解決這個難題。我非常榮幸能夠加入歐巴馬行政團隊,因為此刻正是引導美國與全世界走上使用可持續能源之路的最好時機。

我們已經找出一部份的解決方法,在能源效率與節約上獲得了立即而明顯的進展。將來,我們可以讓建築物的能源效率提高八○%,而且不到十五年就能回收投資。建築物佔了能源消耗總量的四成,改用高能效建築物,將可減少三分之一的碳排放。

未來,我們將開發更好的方法來善用太陽能、風能、核能,並且將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碳予以捕捉、封存。加上生質燃料與電動車的開發,都可以減低對石油的依賴。

輪到你們上場救地球

歐巴馬政府正在為一個繁榮而永續的能源未來,奠定全新的基礎。但我們還沒找到全部的解答,而這正是輪到你們上場的時候。

哈佛的畢業生們,我懇求你們加入我們--擔任未來的知識領袖,發掘更多人類面臨的重大議題;擔任未來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找出更好的科技方案;擔任未來的經濟學與政治學家,設計更好的政策;擔任未來的企業領袖,讓永續成為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你們即將在我們的未來裡,扮演非比尋常的角色。當你們追求自己的專業熱情時,我希望你們也能展現同樣的熱情,幫助這個世界。請接受我最誠摯的祝賀,祝你們一切順利,也希望你們幫忙拯救地球,為了你們的子孫,也為了全世界未來的小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 秜涓 的頭像
    吳 秜涓

    吳 秜涓的部落格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