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中國年輕人正開始不信任中國政府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最新調查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更年長者,25歲以下的中國人一致表現出更多對當局的懷疑。另外,這種不信任更加深入的體現在最富有階層、城市居民以及受過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中。

譯文: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中國的民意分歧  中國年輕人正開始不信任中國政府
原文:China's public opinion gap : Chinese youth are starting to mistrust Beijing

最近在北京發生了這樣一幕,一天晚上,一位20多歲的中國女士和她的母親一起看電視新聞。衛生部的發言人當時正在否認毒奶粉引起了中國女嬰性早熟,並且向觀眾再次保證政府所做的實驗發現奶粉很安全。

這位母親看到這則新聞後說:「那可真叫人鬆了一口氣。」

女兒則表示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她對母親說:「您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政府說是安全的,這恰恰是一個足夠的理由,讓我們認為其實那些奶粉非常可能是不安全的。」

對於政府的質疑聲浪此起彼伏也許是越來越接觸到互聯網上信息源所導致的。一位專家說人們越是使用互聯網,人們對於政府不需要監督的信條就會下降。

最近一系列中國和國際研究都表明,中國政府越來越難博得中國年輕一代的信任,這批人都是30年前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年輕人。這些人是中國將來以及未來的中國政府將要倚重的一批人。

乍看之下,中國政府似乎享有非常高的公眾信任度:過去十年一系列由國際學者做出的調查顯示至少有70%的普通公民對政府和執政的共產黨表示信心。對政府和執政黨有高達70%的信心,這是西方國家的統治者只有做夢時才敢想象的程度。

學者們不同程度地將這種現象歸結於中國人歷來都尊敬權威,或是認為一黨制國家擅長透過宣傳動員政治支持,使得許多中國人感到政府已經做得不錯了,尤其是在提高國民生活水準方面。

但是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Unirule Institute of Economics)最新調查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更年長者,25歲以下的中國人一致表現出更多對當局的懷疑。

另外,這種不信任更加深入的體現在最富有階層、城市居民以及受過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中。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東亞研究所分析家單偉說:「這些人都是未來社會的主流,面對這部分人群,當局將面臨越來越艱難的挑戰。」

舉個例子,當公眾被問及地方政府能否在不被公眾監督的情況下,值得信賴並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25歲以上被調查的人中有29%認為官員需要接受監督,而25歲以下被調查的人中則有38%認為官員需要接受監督。

余華是一位著名中國作家,他認為中國許多問題的根源就在於缺乏信任,他把懷疑聲浪上升歸因於信息的可獲取性。

「我兒子聽得到我妻子和我談論政府有什麼問題的談話,他聽得到他老師批評政府的言論」余華說:「當我還是個孩子時,這些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

余華的兒子也擁有互聯網。余華補充說:「我敢肯定,互聯網加強了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因為在網上,公眾立即就可以獲取信息,這些信息在官方消息來源報導之前很早就會出現」。

就好比說上個月,一名北朝鮮戰斗機飛行員逃離朝鮮,在中國沈陽附近墜機。飛機殘骸的照片幾小時內立即在網上流傳,照片顯示,飛機殘骸的尾翼上明顯帶有北朝鮮軍徽。

但是在其後兩天的時間裡,官方媒體仍表示,該架飛機的來源不明。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公共治理項目執行負責人宋厚澤說:「一個人對於互聯網的使用情況是他對政府信任程度的征兆。一個人使用互聯網越少,這人就越不認為政府需要被監督。」

據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的使用人數已經從五年前的1.03億飆升至今天的4.2億,而其中30歲以下的人佔百分之六十的比例。他們中大部分人認為中國經濟的繁榮是理所當然的,而他們的父母卻因此對政府感恩戴德。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中國政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王正緒在2005年做的一項關於中國的「批判性公民」("critical citizens")研究中指出:「一旦社會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公眾要求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的呼聲往往都會迅速增加。」王正緒還說:「這種趨勢將引起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從而引發對政府的不信任,現在這種結果在中國正日益體現出來。」

但是,他說:「期盼批判性公民廣泛興起仍然未到成熟之時,因為快速的經濟發展正在一個仍然主要是唯物主義的公眾中產生出高滿意度,這些公眾最近才從溫飽水平脫離出來。」

大部分中國人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好像都是基於政府在經濟方面所作出的成績,但是,中國未來十年能否繼續保持其每年10%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相當不確定的事情。

隨著人們的期望日益增張,將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北京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Economic System Reform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表明,2008年人們對收入的不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間是1989年5月,正是天安門六四事件前夕。

然而,眼下來講,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唐文方認為,這些情況並沒有給中央政府構成嚴重威脅。

唐教授說:「問題都發生在地方(縣市),每年各地都有成千上萬的抗議發生,但中央政府是穩定的因為據大多數民眾抗議都是針對地方政府。」

單偉博士補充道:「人們往往把糟糕的政策歸咎於地方政府,因為他們才是執行這些政策的主體。並且(由於能夠和地方官產生一些接觸)他們在地方官員身上能察覺到腐敗,但他們卻不知道更高級別官員在腐敗方面的情況。」

不久前,唐教授在《亞洲政治與政策》期刊(Asian Politics and Policy)撰寫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政府可以依賴傳統價值觀和宣傳博取公眾的信任。但是,他建議「維護制度信任的最可靠方式在於持續不斷地改善制度表現。」

唐教授還認為:「如果政府玩忽職守,或者經濟發展緩慢,中國社會的氣氛會陷入『高度緊張』,充滿憤怒、衝突和不安。任何一次失誤都可能使問題惡化並導致公眾對抗北京當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 秜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